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理论前沿 > 调查报告 >
“六个一”:挑起湖北农业品牌大梁
添加时间:2010-09-14 13:36    来源:未知点击:

  一袋米:多措并举育名牌
  水稻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我省的一大优势产业。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稻生产,在“十一五”期间,全省水稻生产突出增产和增效两大目标,每年安排板块经费和补贴资金,推动优质稻发展,优质稻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占水稻种植面积70%以上。
  为了促进稻米加工企业发展,我省开拓性地开展优质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在福娃等重点企业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同一品种规模种植,对重点品种实行一个优质品种对应一套生产技术,实行一个生产标准;推进以县市区为单位整体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
  全省以优质稻板块建设为抓手,每年安排优质稻板块资金2000万元,实行补贴资金与优质稻良种挂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植保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向重点稻米加工企业种植区域倾斜。
  全省稻米加工行业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在稻米加工企业生产区域推广水稻无害化生产技术,加强优质稻生产的投入品管理,推广绿色防治,严格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开展水稻产地环境整体评价,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产品认证力度,重点加工企业种植优质稻基地率先实现了无害化生产。
  国宝桥米、福娃集团和洪森米业等龙头企业加快战略整合,企业竞争力大大增强。国宝桥米集团和福娃集团稻米加工规模跻身全国先进行业,国宝、福娃牌大米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兴隆米业、梅园米业等稻米加工企业也不断壮大生产规模。全省稻米加工初步形成了知名品牌为主导,优质品牌为主流,特色品牌为补充的分层次稻米品牌系列。
  一壶油:联合舰队已启航
  8月16日,政界、学界、企业界等各方代表200多人,齐聚楚天传媒大厦,共话打造油菜千亿产业宏伟话题。
  这是全省上下发挥油菜产业优势、打造一壶油工程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会上,省委、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发表讲话,寄予厚望。
  会上还带来好消息,从2010年起,省委、省政府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长期支持双低油菜产业发展。我省还明确,国家油料大县奖励资金,主要用于油料生产,重点支持双低油菜产业发展,各县市应当安排30%以上的资金比例,支持双低油菜统一供种,推动双低油菜品牌开发。
  对全省菜籽油加工企业而言,这将又是一个巨大机遇。在继奥星优质菜籽油进入武汉各大超市后,我省加入油菜产业战略联盟的另外13家企业,在本报推动下,其菜籽油产品均有一个月免费进入超市的展示机会。
  自去年2月以来,经过本报与政府部门、企业界、科学界互动,成功推动湖北首个优质菜籽油品牌,品牌花落湖北奥星粮油工业公司。去年6月,奥星牌菜籽油首次进入武汉超市。短短半年间,奥星菜籽油销量增长120多倍,目前稳居武汉小包装食用油龙头地位。
  奥星品牌的迅速成长壮大,让人们看到了油菜产业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
  今年5月,以奥星公司为龙头,全省14家油菜加工企业共同参与组成的湖北省油菜产业化战略联盟正式启动。
  从一枝独秀到联盟启动,再到联盟企业产品集体摆上超市货架,一壶油工程逐步深入,让人们从醉人的菜籽油清香中,仿佛看到了产业明媚的春光。
  一只虾:合力捧出楚江红
  近年来,我省小龙虾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产业。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龙虾产业发展。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副省长赵斌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落实专项资金,分三年每年筹集6000万元支持小龙虾产业发展。
  各级政府也出台配套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扶持小龙虾产业。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纷纷优化小龙虾产业发展环境。省发改委和省农业厅还编制出台了《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从今年开始,我省着力解决品牌杂而多、不响不强的问题,整合现有水产品牌,在全省打造和唱响“楚江红”小龙虾、“梁子湖”大闸蟹、“洪湖”绿色生态鱼三艘水产品牌航母。按照成立一个协会、注册一个商标等“五统一”模式,坚持行政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进行品牌整合和宣传。
  目前,三个品牌的整合工作已陆续启动,“楚江红”小龙虾已经起航:商标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可在莱克、德炎、华山、高龙等15家核心企业和基地中使用宣传。6月18日,“楚江红”小龙虾品牌和第二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成功举办。7月7日至8日,第二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在潜江隆重举办,集中宣传和推介“楚江红”小龙虾等水产优质品牌,提高了我省水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省计划,力争5年实现养殖小龙虾面积达到600万亩,总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小龙虾产业年综合产值500亿元,全省农民直接从小龙虾养殖中增收170元。
  一提茶:整合资源香飘远
  从2006年开始,整合茶叶品牌被作为全省茶叶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2006年5月,省内外知名茶叶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300多个茶叶品牌进行论证和鉴定,采花毛尖被专家一致推荐为湖北名茶第一品牌,结束了湖北茶叶没有代表名茶的历史。
  2008年7月,评审论证委员会一致同意推荐认定“恩施玉露”为湖北第一历史名茶。
  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构想,根据十堰市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将武当道教文化与茶叶产业开发有机融合,把“武当道茶”作为湖北第一文化名茶品牌打造。2009年10月,专家组一致同意推荐“武当道茶”为湖北第一文化名茶。
  宜昌萧氏茶叶公司在全国率先采用鲜叶水洗清洁技术,有效清除茶树鲜叶原料上的灰尘等污染物。2008年6月,专家组鉴定认为,鲜叶清洗线为国内首创,改变了我国茶叶传统加工习惯,符合现代茶叶加工质量要求,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省农业厅帮助制定了《产品质量》、《生产技术规程》、《产地环境条件》和《加工技术规程》等系列配套标准,其中采花毛尖、恩施玉露的标准已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武当道茶系列标准已由十堰市质监局颁布实施,并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了地理标志保护,萧氏茗茶系列标准也由宜昌市质监局颁布实施,清洁化、智能化生产线获国家专利证书。
  短短几年间,采花毛尖被农业部授予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进入首都国宾馆,采花毛尖、萧氏茗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我省名茶品牌逐步走向全国和国际市场。预计今年宜昌萧氏茶叶集团可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湖北采花茶业公司可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
  一只鸭:升级转型建航母
  汉口精武系列鸭产品,如今红遍全国的10000多家大型超市,部分产品已在香港和东南亚上市。
  目前,汉口精武公司有五个加工园区,总投资达9.8亿元,具备年屠宰亿只肉鸭、年深加工20万吨水禽熟食制品和年加工水禽饲料30万吨的能力。
  汉口精武的前身,仅是蜗居汉口精武街的一个小熟食作坊。
  2003年,公司抓住食品行业提档升级的机遇,转向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2005年,工厂投产,当年完成销售额5000多万元,是原来小作坊的数十倍。
  这次转型,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品得以大规模进入超市,且供不应求。
  2005年底,公司顺势借电影《生活秀》的东风,请主演陶红做产品代言人。很快,公司销售额从8000万元攀至10亿多元,实现了从默默无闻到省内行业领头羊的跨越。
  为了提高汉口精武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公司构建武汉市汉口精武水禽研究中心和湖北省鸭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国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中国绿色食品认证,汉口精武先后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和湖北省著名商标、第六届城市运动会指定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上海世博会指定产品。
  2008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多次前往考察。随后,以汉口精武为主体的我省“亿只鸭”工程启动。
  从去年起,汉口精武扛起整合产业链条、带动万余农户致富的重任。今年5月,公司在崇阳县投资兴建的5000万只屠宰鸭生产线正式投产。以此为标志,汉口精武鸭航母正式起航。
  一枚蛋:放心系数看神丹
  我省品牌农产品中,质量追溯体系较为完备的,要数湖北神丹健康食品公司。神丹的蛋品,蛋壳上有条形码,条形码上存储的信息,可追溯到养殖车间,甚至投入品信息。
  神丹公司是专业从事蛋品加工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据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的监测数据显示,神丹蛋品2009年度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为第一名。
  公司的主导产品除皮蛋、咸蛋、茶香蛋等传统蛋制品外,近年还开发出保洁蛋、蛋肠、蛋干、水煮蛋等产品,品种数量居行业第一。公司按欧盟标准建设蛋品加工出口车间,年加工1亿枚的皮/咸蛋恒温腌制车间,在国内率先引进世界先进的保洁蛋加工生产线,实现了传统再制蛋品的工业化生产。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公司参与制订的国内首个《保洁蛋》湖北省地方标准,已于2009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公司按照“抓源头、管过程、重检测、可追溯”的原则抓蛋品的质量安全,形成了较完善的蛋品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养殖户认证制,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加强服务和监管,蛋品安全从源头抓起。强化加工环节质量监控,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把工艺纪律和批次管理,对关键工艺环节实行电脑自动控制和在线监控。完善检测手段,重点对饲料和原料鲜蛋进行监测。建立蛋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对每个养殖场的每批蛋实行编号管理,全程跟踪,并将相关信息放在公司网站上,供顾客了解和监督。
  目前,公司建立了全国性的销售网络。神丹蛋产品进入了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中百、大润发等6000多家超市,部分产品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是湖北省进入上海世博园销售的4家食品生产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