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县,一个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的边境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叶城县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艰苦奋斗,在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最多、贫困县连片的南疆地区率先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到过叶城的人,最直观的感受是地理位置重要、自然环境恶劣,农民增收困难。叶城县南部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83公里,是通往喀什、和田和西藏阿里地区的交通枢纽。然而,北邻沙漠、南依荒原,叶城县78%的国土面积为山地、荒漠,绿洲面积仅为22%,农业发展严重受制于自然环境。 自身发展能力有限,如何从有限的土地上创造财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叶城县各级领导费尽了心机。叶城县委书记何利民说,在困难面前,我们的办法是用科学的态度创新、创新再创新。 何利民说,叶城县光热水土资源丰富,但不适宜种植棉花,当友邻的县依靠棉花发展起来的时候,叶城县只得另辟蹊径,发展特色林果业。 经过不懈努力,叶城县已初步形成以萨依巴格乡为中心的50万亩核桃产业带、以依力克其乡为中心的20万亩优质杏产业带和以伯西热克乡为中心的10万亩石榴产业带的特色林果产业格局。 据介绍,叶城县50万亩核桃基地已成为新疆乃至全国县域核桃面积最大的产区之一。2008年,全县特色林果业面积达80万亩,乡镇农民人均实现林果业收入1526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7.6%,同比增收288元。 叶城县每年有几十万吨农副产品需要外销,但远离市场,又无口岸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走出去”是唯一出路。为确保农产品销得出、价格好,叶城县把农村工作的着力点从抓生产逐步转到抓流通上来,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目前,全县已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建立各类农产品销售协会45个,培养农村经纪人2000余人。 发展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多年来,叶城县始终把农民增收、贫困人口解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增加的财力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积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各族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目前叶城县基本形成了“看病有保障、计生有奖励、读报看书全免费、科技服务上家门、文化活动在村头、子女上学入托不用愁”的喜人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