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寿光农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经过了由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千年粮仓的发现,双王城盐业遗址的挖掘,标志着寿光深厚的农业文明。 寿光农业是“全毛全翅”的农业。农林牧副渔,五脏俱全;生产观光加工流通,四业俱兴。最引以为豪的是流通和观光。蔬菜批发市场每年交易56亿元的蔬菜,蔬菜电子交易市场交易额2008年达300亿元,常年有10万浩浩荡荡的交易大军,奠定了寿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没有市场,就不会有40万个大棚,就不会有一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就不会有那么多就业岗位让劳动力就地转移。寿光蔬菜博览会和荷花节是寿光农业的两朵奇葩,成为寿光观光农业的经典之作。远程视频诊断系统为农民提供服务,被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创新奖”。 寿光农业科学发展,要正视“软肋”,明确定位。发展是现代农业永恒的课题,发展是科学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 科学发展必须看到自己的“软肋”和“短腿”。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盛水的多少不在“长板”,关键在“短板”。实践科学发展观强调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统筹发展,必须要找准“短板”。寿光现代农业的“短板”,主要是“七多七少”:商标多,品牌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小狗”多,“大象”少;粗加工多,深加工少;国内销售多,外向型少;传统农民多,新型农民少;农技体系市场服务多,政府主导少;种子进口多,国产品牌少。 寿光现代农业科学发展走势:走具有寿光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即寿光蔬菜品牌要始终引领世界,引领未来。实现的途径,就是六个转变: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加快蔬菜由无(无公害)到绿(绿色)到有(有机)的快速变身;由生产流通到深加工的转变,提升蔬菜的附加值;由蔬菜生产大市到种子种苗生产大市转变,提高大棚产品的“含金量”,如果一亩大棚变成种子种苗,大棚的身价会成几何级增长;由传统农业到观光农业的转变;由分到统的转变,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种植经营向龙头企业、合作社集中;由引进种子到引进人才、思想的转变,以山东蔬菜工程技术中心为平台,吸引国内外有志之士加盟我们的团队。不求所在(不求人在寿光),但求所有(核心技术归寿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寿研品牌”。 寿光农业科学发展,要突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农业上就是要以农民为本。这些年,寿光搞了一些探索如视频诊断、农业标准化提升行动、科技下乡等,都是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具体实践。“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农民,为了一切农民,为了农民一切)”是个很好的服务理念。 构筑五大体系,创新为民服务机制。一是健全对农技人员的评价体系,在全市开展评选“人民最满意的农民技术员”活动,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农技人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二是创新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在镇街分片设立农技推广中心或农技站,对现有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整合,提高政府主导农技培训、推广的份额比重。三是探索建立以农资经营人员上岗资格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体系。封闭培训、持证上岗,进一步提升农资经营人员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诚信意识,进一步提升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四是建立以连锁销售模式为主导的销售体系,这是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的有效形式。适当提高农资经营户登记门槛,逐步取缔小户散户,发展大户强户。五是构建以工商、农业、质检、公安等职能部门为主,其他部门、镇街共同配合的联合执法办案体系,切实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和假冒农资打击力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寿光农业科学发展,还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当前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盲目用药、过量施肥的现象,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污染了生态环境,还影响了蔬菜质量,这就要求大力推广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等生产技术,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肥、生物药,推广沼气能源、生物反应堆等生态技术,探索蔬菜垃圾处理等新型技术,努力推动蔬菜产业向绿色向有机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