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典型经验 >
大旱之年安徽小麦最高亩产再创新高
添加时间:2009-06-04 00:00    来源:点击:
 

在安徽太和县小麦机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徐淙祥所种的小麦最高亩产达到718.2公斤

徐淙祥以技术承包形式辐射带动的1.5万多亩土地亩产均在650公斤以上

    记者今天从安徽省农委获悉,安徽省太和县全国种粮大户徐淙祥所承包的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田再传捷报,小麦最高亩产达到718.2公斤,刷新了之前安徽小麦最高亩产642.7公斤的最高纪录。

    据了解,徐淙祥所承包的土地位于太和县张槐村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经国家、省、市专家6月1日下午实测,徐淙祥3.15亩地,小麦亩产718.2公斤,徐汝标2.8亩地,小麦亩产702.9公斤,均刷新目前安徽省小麦最高亩产纪录。而徐淙祥以技术承包形式辐射带动的1.5万多亩土地平均亩产也在650公斤以上。

    在去年秋冬连旱超过120天的不利情况下,徐淙祥是如何实现小麦的高产呢?徐淙祥告诉记者,高产攻关田技术配套到位,抗旱保苗及时,统一的田间管理,增加了小麦的颗粒数和颗粒重,这些都为小麦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太和县高级农艺师曹军介绍说,该示范片小麦品种为周麦22,播期10月8-12日,播量每亩9公斤,每亩施饼肥80公斤,纯氮18公斤,五氧化二磷8公斤,氧化钾8公斤,硫酸锌1公斤。在对土地深松深耕的同时,还实施了较为细致的田间管理措施:一是蔬密补稀;二是追施偏心肥;三是在越冬前统一化学除草;四是普遍进行了抗旱浇水;五是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六是3月21日追施拔节孕穗肥,每亩尿素10公斤;七是开展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3次。

    另据了解,今年安徽小麦良种补贴和良种良法配套补贴政策的落实,对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全省共实施小麦良种补贴面积2,100万亩,比上年扩大1,000万亩,有力地促进了主导品种的推广应用,为小麦增产奠定了品种基础。安徽省财政将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资金由6,000万元增加到1.2亿元,全省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面积由上年的600万亩扩大到1,200万亩,有力促进了关键技术转化应用。据安徽省农业部门初步分析预计,今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3543.7万亩,比上年扩大23.7万亩。小麦总产在去年233.6亿斤的基础上,有望持平略增,优质率可达到75%,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记者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