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典型经验 >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力军
添加时间:2009-04-28 00:00    来源:点击:
      4月23日至25日,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成果暨乡村旅游产品(手工艺品)大型展示推介活动在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举办。此次展示推介活动,是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2009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展示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成果、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此次展示推介活动,必将进一步提高广大城市居民对农村手工艺品和乡村旅游产品的认知度,必将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和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拉近城乡距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此次展示推介活动以区县为单位,划分为13个展区,每个郊区县1个展区;同时设立1个综合展示区,参展作品共12大类,170多个品种,5560多件。通过实物展览、技能展示、图文展板、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农村实用人才在手工艺品制作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的成果,充分展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健康向上、技艺精湛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郊区特色鲜明、极具吸引力的民俗文化,充分展示郊区风光秀丽、引人入胜的乡村旅游线路。
  此次展示推介活动,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将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成果向市场推介,经受市场的考验。据统计,在展示推介活动期间,现场展卖产品3600余件,总计150多万元;共达成销售协议、意向248项,累计金额1100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成果与市场的对接。如密云县一幅“陶美人”十字绣以4.5万元的高价成交;怀柔农民制作的“千手观音”布糊画更是以10万元的价格售出;“水立方”管理中心与延庆县达成初步意向,拟将部分手工艺品引入“水立方”销售;一位日本游客与房山区大石窝镇达成协议,以3万元价格预订了本人的石雕像。
  在举世瞩目的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首次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成果展示推介活动,已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应。据统计,三天来累计超过16万人到展区进行参观游览,使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了解到京郊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成果。对此,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同志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成果就地取材成本低;循环利用观念新;在家就业实用性强。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达到1.7万人,是2004年底8355人的两倍多。其中种植业占30%,养殖业占25%,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类占14%,其他为民俗旅游、社会文化等类别。
  实践证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在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郊区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村实用人才工作不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充分显现,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发挥了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孵化器”;
  二是发挥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导向作用,是科技兴农的“接力棒”;
  三是发挥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四是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是繁荣农村文化、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助推器”。
  为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管领导多次听取农村实用人才专题汇报,并到郊区进行实地调研。市里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且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累计达到2100多万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心任务,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探索协议帮培模式,在完善培养机制上下功夫。主要是发挥首都人才资源优势,采取协议帮培模式,组织引导科研院所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企业或协会管理人员以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人才资源与农户“一对一”结成帮培对子,为农户在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指导,力争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将具有一定基础、积极性较高的农村劳动者培养成为农村实用人才。三年来共协议培养农村实用人才6000多名,进一步扩大了队伍规模。
  二是注重能力素质提升,在完善培训机制上下功夫。组织评选了13个市级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实训基地,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供载体和平台。按照“1521培养计划”,全市每年组织举办乡村旅游、农产品经纪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培训班,三年来共培训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300多人,各类农村实用人才5万多人次,进一步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出台人才评价标准,在完善服务机制上下功夫。组织制定了《北京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标准(试行)》,明确了技术、管理、营销、生产和社会五类农村实用人才的范围和条件,为评价、使用、服务管理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了依据。在明确标准的基础上,组织研发了“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和“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网”,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管理与服务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这项工作,北京市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以“扩大规模,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抓住培养、服务、评价、激励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开发培养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为广大农村劳动者成长成才、创业兴业创造条件。
  一是进一步探索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形式,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重点是通过政策引导、创新手段,力争培养出一批能够应用新技术、示范新品种、从事新产业的农村实用人才。
  二是进一步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提供政策支持。在土地流转、技术支持、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进一步搭建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农村人才供求信息服务中的作用,有计划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交流活动。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通过开通农技服务热线,建立农业专家咨询系统等方式,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技术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