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邓州市本着“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的原则,鼓励农业法人、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参与农业企业化经营。目前,全市主要形成了五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家庭农庄型 由农业大户承包土地、荒山、鱼塘,进行综合开发。裴营乡农民刘志州,从农民手中租地220亩,建起“家庭农庄”,集杨树种植、农作物种植、养殖业于一体,年纯收入25万元左右。现在,邓州市已出现“家庭农庄”67个。 股份合作型 由几人共同出资,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租用农民土地进行专业化生产。目前,该市有类似的股份合作型组织32个。 农工贸一体型 雪阳集团是一家集棉花科研、种植、加工、纺织及彩棉服饰织造、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今,形成了以邓州为原料基地,以上海为营销中心辐射全国的种植、生产、销售网络。集团与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联合,成立中国农科院“邓州彩棉研发基地”,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直接带动了两万多棉农致富。 科技示范型 市种子公司建立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园区,从农科院、日本引进蔬菜种子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小麦、绿豆、大豆等10多个优良种子,使农民的良种普及率达98%。 龙头带动型 由龙头企业和农户签订合同,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化生产。目前,邓州的涉农企业如粮油公司等,都推行了订单农业。 据介绍,邓州市的农业企业化经营机制的形成,在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反租承包、土地倒包、土地入股等形式,由农业企业或政府与农户签订土地租让合同经营农业,加速了土地流转。至目前邓州市已有20个乡镇进行土地合理流转,使低产田变成高效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