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面采取“五支队伍”治卫生,“四个一点”落经费,“三项制度”管机制,“一个督查”抓推动,分类而治抓引导的措施,探索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新机制。
“五支队伍”治卫生。即:县、乡公路管护人员组成的公路管护队伍,专管县、乡公路的养护工作;农村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军人、老劳模组成“五老”监督队伍,义务检查村巷道的卫生管护情况;乡、村组建的农村保洁人员组成的保洁服务队伍,专门清理乡(镇)村、巷(街)道的公共卫生保洁工作;享受国家低报政策的农村低保人员组成的低保自愿队伍,自愿从事村巷道公共卫生的保洁清扫工作;乡、村干部组成的卫生工作管理队伍,专门负责管理保洁人员和平常的卫生整治工作。
“四个一点”落经费。主要指的是落实保洁人员的工资补助问题。落实这些人员的工资补助是搞好卫生长久保洁的根本性措施之一。为此,该县各乡镇普遍采取了“四个一点”的办法,即:乡财政出一点,村、组集体支一点,群众个人筹一点,商店、个体经营户承担一点,基本保证了农村巷道公共卫生的管护工作。
“三项制度”管机制。环境卫生要经常保持干净整洁,必须依靠制度来管理。为了达到垃圾日产日清,常治久洁,该县不仅组建了保洁员队伍,而且制定了《保洁员管理制度》、《村巷道卫生管理制度》、《联合督查曝光制度》三项制度,从机制上保证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健康开展。
“一个督察”抓推动。为了使农村环境卫生长抓不懈,该县采取了定期与保不定期的联合督查措施,并在县电视台曝光。有力的促进了环境卫生的快速推进。
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量大面宽,该县采取因地制宜,分类而治的办法积极引导农村开展环境卫生治理。村大基础差的村,采取建设“卫生示范一条巷”,做出样子,带动其它巷道,达到整村推进的目的;基础好居住集中的村,采取建立“卫生示范户”、“党员示范巷”的办法整村推进,带动周边其它村;传统性浓厚、门前空院占地大的村,采取铺花砖,整地块,种菜、种草、种花、种树的办法,引导农村巷道走庭院经济的路子,既整洁美观又经济适用,深受群众赞赏.
白水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 王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