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县宣化店镇玄坛村位于宣化店镇西北部,辖9个村民小组、336户、1442人。全村总面积9.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204亩,山场8100亩。2007年5月,该村确定为“1+2”清洁工程试点村和县“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重点村。一年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对玄坛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强力推进。到目前为止,该村共争取项目资金500多万元,镇村投入68万元,撬动农民群众和外地客商投入近1200万元,新修了公路9.5公里,新建了一个1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整体搬迁房屋31间,拆除房屋51处101间,房屋装饰、刷白137家11500平方米。新开发产业基地2000亩,新发展“三改一建”农户210户,增加畜牧养殖头数230余头。通过新农村建设,全村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产业特色初具雏形,初步探索了一条政策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一、科学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努力方向
建设新农村,规划要先行。为此,该村特聘请县规划设计院技术人员会同镇村干部,对全村的情况进行广泛的调研,充分了解村情民意,让村庄规划走群众参与之路,调动了群众的热情。在规划设计中,坚持“突出特色、切合实际、群众认可、便于操作、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局、配套建设、完善功能”的思路,实行高标准规划。规划初稿形成后,通过多次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入户走访32个农户征求意见,进行综合考虑。经过五易其稿,最终形成了《玄坛村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玄坛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玄坛村新农村建设主要建设发展项目安排表》,明确了“加快以水、电、路、通讯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培植提升以茶叶、板栗和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引导发展以务工为主的非农产业”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一街两带”的发展格局,即建好一条茶叶、板栗营销中心街,发展茶叶、板栗两大生产带。并对公路、通信、中心街等18个主要项目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对村民生活区、生产区进行了合理的布局。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为整体推进玄坛村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学、全面、具体的指导。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严格按照规划,有序地推进相关项目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
二、深入发动,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在工作中,该村狠抓了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做到了支部盘党员、党员带群众,在全村营造了全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一是抓班子,盘活党员。村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周村班子成员碰一次头,每月召开一次全村党员会,加强党员干部对农村政策的学习,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依法治村能力。在工作上实行民主管理,做到“阳光”作业,小事有沟通,大事共商量,让全村37个党员参与日常管理,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乐于为村级发展出策出力。组织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赴英山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使村支部信心倍增,底气更足。通过多途并举,打造了一个发展经济有思路、盘活党员有办法、执行政策有力度、解决矛盾很公正的村级班子。二是抓党员,带活群众。该村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印制了400份宣传单发放到农户家中,村广播定时播放新农村建设专题节目,宣传讲解有关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重大意义。在全村组织开展了“要发展,出路在哪里?解难题,钱从哪里来?”的大讨论,让广大农民群众认清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政策。同时对全村的37名党员实行包组包户,深入到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宣传政策,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动员他们抢抓机遇,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还成立了由党员、村民代表和企业老板参加的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把村里建设事项交给群众管、群众办,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抓典型,带动全面。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农民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做起,争取项目资金对水、电、路、通讯等公共设施进行了先规划、先建设,镇村筹资10万元,对最先拆除危房、装饰房屋的3个农户进行了补助和奖励,让群众看到镇村是干真事、办实事、讲诚信,用事实教育群众,用群众教育群众,赢得了群众的信任。随后,该村对参与建设的农户实行完工一户、验收一户、兑付一户,对少数困难农户,实行干部党员包保和“一户一法”,采取政府补、村里扶、干群帮的办法,合力帮助他们完成家园改造工程。通过典型的示范,极大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部分群众不仅自觉地按照规划要求,对自己的改建项目投入建设,而且也积极参与村里公益事业的建设。
三、多方投入,掀起新农村建设高潮
今年,我们积极抢抓新农村建设机遇,明确了1名镇委副书记为组长,抽调12名镇直部门干部组建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专班,协助和指导玄坛村开展工作。工作中坚持细化举措,强化责任,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因势利导发动群众,大力实施“六通五建四改三清”工程,掀起了新农村建设高潮,极大改善和美化了村容村貌。一是争取资金实施“六通”工程。先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500多万元,硬化通村公路6.5公里,通组公路3公里;移动通讯发射塔已完成基础工作,新建了蓄水池,解决1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村安装了有线电视,建设了村广播站;改造低压线路8公里,提高了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二是镇村投入实施“五建”工程。镇村筹措近10万元,对村“一部两室”进行改造,建立了文体活动室、医疗卫生室、便民服务店、图书室,新建了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还新建了2个公共厕所和两个垃圾池。三是群众投入实施“四改三清”工程。今年,该村筹资18万元,对“四改”工程和墙面装饰进行补助,撬动和激活群众手中资金近300万元,改线、改厕、改圈、改厨,清水沟、清墙面、清地面。同时,组织农民群众出资投劳整修塘堰7口,新建水泥稻场2处。村里专门成立了由村民代表、党员、退休干部13人组成的清洁工程督查组,对全村336个农户的清洁卫生进行检查评比。通过“四改三清”工程建设和综合治理,彻底改变了农村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状况,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四、突出特色,着力培植发展后劲
近年来,玄坛村党支部立足村情,用市场的办法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在形成特色、壮大规模、培植产业上大做文章,逐步形成了以茶叶、板栗和养殖为主的主导产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民增收的空间不断拓展。一是突出发展茶叶产业。引进武汉商人方经伟联营开发无性繁殖优质名茶基地,在已有560亩无性繁殖茶园基础上,今年又投入200万元,新发展茶叶基地600亩,兴建1口2万方塘,铺设茶园灌溉管道3000余米,目前正在积极筹建茶叶制作中心。以方老板茶叶企业为龙头,组建了“大悟县玄坛茶叶合作社”,已有16个茶叶专业户入社,辐射带动农户投资100万元,新发展茶园面积800余亩,使全村茶园面积达到2800亩,可年产优质绿茶1万斤,普通绿茶2万多斤。二是稳定发展板栗产业。加强对1800亩板栗基地的管护,组织农户对1000亩板栗基地改造升级,对板栗基地进行了除草、涮白、施肥、防虫,提高板栗的产出效益。三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生猪和草食畜牧养殖产业,推广“猪-沼-茶(板栗)、猪-沼-菜”等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今年全村共饲养生猪460头,肉牛30头,山羊2000只,培植发展年产值5万元以上的养殖大户6户,年产值过万元的养殖大户27户,养殖业在农业收入中的比重增长10个百分点。
五、注重引导,大力营造文明和谐村风
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该村也加强了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两个文明齐头并进,努力建设和谐农村。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村风。村支部运用广播、墙报等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村规民约》等学习内容,使村民家喻户晓,懂得如何规范自己文明行为。二是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村民中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诚实守信标兵”、“尊老爱幼标兵”、“勤奋创业标兵”等创建活动,党员带头开展互学、互带、互促、互评,村民参加率达到90%;“十星”农户发展到127户,发挥“村道德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实现了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三是积极举办文艺活动。每年自办一次群众喜闻乐见的村民文化艺术节,举行唱歌、跳舞、书法、篮球、舞狮表演、刺绣、剪纸、纳鞋底等传统手工艺比赛,村集体还拿出资金进行奖励,为农民提供了相互交流和表现的舞台,不仅让传统民间工艺得到保护和发展,还为农村文化活动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容。目前已举办了两届文化节,在当地产生了强烈反响,不仅融洽了群众之间、干群之间的关系,而且增强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村风民风有了根本好转,尊老爱幼、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等行为蔚然成风,“争做文明玄坛人、打造文明玄坛村”的新风尚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