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斗门区新堂村引入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珠海市斗门区委组织部
黄秀敏 廖锦春 杨高泉 张浩灿
新堂村地处珠海市新青工业园旁,毗邻伟创力集团,有极大的地理优势,可以很好地发展第三产业及出租服务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然而,新堂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虽然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是缺乏足够的开发资金和技术。面对这个难题,新堂村引入BOT融资模式,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资金和技术难题,改变以往的基础设施单一供给模式,积极开拓增收途径,加快发展步伐,突破发展瓶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后盾。
一种模式,实现两大意义。
创新融资模式,降低投资风险。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是以项目建设、经营的特许权协议为融资基础,由项目公司为项目的投资者、经营者安排融资、承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在特许权协议期限内,通过经营项目获得利润,并在到期后将项目移交给业主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特许权协议期限一般为15-20年。
解决资金缺口,实现双赢局面。BOT模式可以解决基础设施等准公益性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缺口问题,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使公益性建设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可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大好局面。
一种模式,推进三大项目。
城市商业广场。以村出租土地投资商全额出资全权经营的方式,在新堂村门口围兴建一座占地4.5万平方米的城市商业广场,一年土地租金约40万,运营40年期满后,投资商无条件将项目移交村委会。
住宅小区周边首层商铺。以村出土地投资商全额出资的合作分成形式兴建,在新堂村大生围村民住宅小区周围兴建占地1.2万平方米的首层商铺,建成后以村集体占六成、投资商占四成的份额分成自主经营,预计新堂村可从六成商铺中获得年收入约259.2万元。50年期满后,投资商将其所占商铺无条件归还村委会。
生活配套小区。以村出土地投资商出全资的合作分成形式兴建,在新堂村大生围兴建一座投资过亿的18万平方米生活配套小区,建成后以村集体占二五成、投资商占七五层的份额分成自主经营,预计新堂村可从所占份额中获得年收入约800万元。40年期满后,投资商将其所占份额无条件归还村委会。
一种模式,解决四大难题。
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新堂村引入BOT模式后,有效解决了本村目前面临的基础设施需求大与建设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
解决配套产业的发展难题,拉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能拉动能源、基建业、建材业、交通运输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及其相关工商业的发展,扩大需求,促进新堂村其他产业的齐头发展。
解决富余劳动力的难题。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将需要大量的人才,能增加大量的工作岗位,使得农民可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小康。
解决社会资源浪费的难题。在过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着资金落实不到位、工程完工不及时、工程质量不过关、领导干部利用建设机会搞腐败等一系列问题。在BOT建设过程中,强烈的竞争及利益的驱使能使这一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且投资建设的招投标无须经过政府,能有效地缓解政商“共赢”的腐败问题。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先进的建设技术及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