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依据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的理念,第一次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美丽乡村建设就成为热点话题。人们就开始思考美丽乡村到底该“美”在哪里?应该说,美丽乡村创建有喜有忧。喜的是各地创造了很多经验,涌现出一批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的最美乡村。忧的是人们对美丽乡村的理解存在诸多错误,导致靠想当然来改造乡村,以至于出现大面积的乡村破坏,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对乡村建设的片面认识主要有三方面表现:
一是简单地认为洋的才是美的。试图用“洋”乡村代替中国的“土”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把国外的乡村民居样式搬到中国的乡村,打造了诸如“荷兰小镇”、“瑞士民居”、“日式风格”、“域外风情部落”等,看不到中国自己乡村的价值。殊不知乡村是一个文化集合体,牵强附会地搬来了一些空的外壳,难以适应中国乡村生活和文化,实属不伦不类。
二是以城市文化取代乡村文化。把乡村当成落后、愚昧的代名词,认为城市的一切都是好的、先进的,乡村一定要被城市所取代。提出要按照城市建设的思路改造乡村,比如认为楼房比平房好,发动大规模拆村运动,逼民上楼;认为城市卫生好,就要消灭乡村家庭养殖业,并导致乡村垃圾问题;还有在乡村复制城市文化,而忽视了乡土风情的保护与发展。其结果把乡村文化建设成了无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