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除了不便耕种与经济上不划算外,耕地抛荒的出现也与现在农村以老年人为种田主体的劳动力结构有关。老年人不仅体力差、精力有限,而且知识能力结构相对落后固化,难以提升与改进,制约了他们利用耕地提高农业效益的能力。要实现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安全的目标,必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培育职业农民,着力培养知识型、守法型、诚信型、创业型新农民,逐步改变农民在技能上以自发原始本能为主的传统状态。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彻底脱离农业生产经营的今天,“农民”一词再也不能继续成为落后愚昧、低人一等的标志,而应逐步成为能够通过经营农业获取平均利润的现代职业劳动者。应建立完善政府与社会服务体系,通过培训使农民懂得合作组织、经营管理、市场变化、融资、合同谈判以及农产品加工、农机使用、政策法律等知识与技能;着眼于新一代职业农民的培养,针对不同的专业领域实行职业农民资格认证制度,应该成为未来农民的发展方向;出台帮助相关学历毕业生到农村一线发挥专业特长的政策,使他们能够在农村实现人生价值,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未来职业农民的中坚力量。在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实现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社保等公共服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