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是国际上对农业扶持的最主要、最常用的办法,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保护。近年来,中央财政实施“四项补贴”政策(即种粮、良种、农机购置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力度逐年加大,2014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预算安排粮食直补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1078亿元、农机购置补贴236亿元、农作物良种补贴224亿元,比2013年增长约30亿元,促进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业补贴的积极作用
实践证明,这些补贴政策起到了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
一是稳定了粮食生产。201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1951.4千公顷,比2012年增加746.8千公顷,增长0.7%。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比2012年增加1235.6万吨,增长2.1%。
二是促进了规模化生产。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作业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有效推进了农业生产由零散、低效的小户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经营快速转变。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已成为粮食生产经营的骨干力量,种了全国1/10强的地,产出了1/5强的粮食。
三是加快了新品种推广应用,良种覆盖率提高。至2011年,全国主要粮食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亩产首次达700斤以上,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80.5%。
四是增加了农户种粮收入。补贴成为种粮农民尤其是种粮大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农民传达了国家扶持农业、重视农业的积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户种粮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