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协会动态 >
【2012高峰论坛】戴公兴:在2012’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开幕式上
添加时间:2013-01-09 03:34    来源:点击:
尊敬的周声涛会长、赵学谦副秘书长;尊敬的各位嘉宾,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十分荣幸出席2012’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这是一个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开放创新的交流平台,也是棉业界极具影响力的盛会。我代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和中外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本届论坛以变革中的世界经济为背景,以棉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还远未结束,世界经济复苏的道路艰难曲折。引发国际金融和欧债危机深层次原因是国际经济的矛盾长期积累,出现了严重失衡,特别是一些发达经济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与实体经济脱节。今天,世界经济之所以迟迟走不出阴霾,也与实体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有关。棉业纺织业作为实体经济中传统的重要行业,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面对危机的影响,国家采取了有效调控措施和支持政策。比如2011年启动了棉花收储政策,有力保护了棉农的利益,减缓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带来的市场震荡,稳定了棉花价格,使中国棉业纺织业在危机中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从而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危机也给中国的棉业纺织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由于全球纺织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需求不振,整个行业发展增速放缓,企业效益全面下降,许多中小企业出现亏损,经营面临极大困难。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新的机遇,实现中国棉业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本届论坛的主题,也是今后需要不断探究的课题。
      首先,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立足于国内解决粮食供给始终是中国政府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棉花作为一个经济作物,尽管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但由于中国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其地位难以与粮食相提并论。棉花产业的发展,只能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外,目前中国棉业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还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的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显著提高,而棉花种植在目前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需要投入大量活劳动,从而使种植的比较效益下降,棉农种植意愿受挫。还有,从中国纺织业来看,总体上还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产业发展模式粗放,市场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除上述外,中国棉业、纺织业还面临着机械化程度、集约化程度较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许多矛盾和挑战。面对这些矛盾和挑战,一方面需要政府对棉农更有力的保护,对产业更有力的支持,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保障;更需要业界亦即产业链各方,坚持改革,积极谋变,攻坚克难,转变发展方式,改由过往注重量的增长到质和价值的提升,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棉业纺织业由大至强。
      供销合作社作为服务农村、农民、农业的合作经济组织,主要从事包括棉花在内的农副产品流通,以及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等业务,经营服务网点遍布城乡,组织体系覆盖全国行政区域。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供销合作社就开始承担棉花购销任务。40多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棉花企业占有全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发挥着棉花购销主渠道的作用。2001年棉花市场全面放开后,供销合作社系统棉花企业通过改革改制,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一批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像中华棉花集团、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中棉工业公司以及一些省级棉花企业,在做好自身经营的同时,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在稳定市场、诚信自律、推进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着骨干带动作用。
2012年是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重要的一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完善流通基础设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棉花流通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政府明确,将继续推进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承担重要农产品收储业务。供销合作社系统将按照中央政府要求,积极发挥在棉花流通领域的传统优势,鼓励大型棉花企业在主产区建设资源加工基地,在主要产销区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开展规模化生产,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提高供给保障能力。
      女士们,先生们: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大家庭。截至2011年底,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累计约1.16万亿美元,当年吸收外资1160亿美元,已连续1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中国棉业纺织业市场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重要路径,也是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过程。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促使中国棉业纺织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产棉大国,纺织大国。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作,形容四川山高路险,行路艰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今的四川,早已天堑通途,沧海桑田。2008年,四川发生罕见的“5.12汶川大地震”,但短短的四年时光,一个美好的新家园展示在世人面前。纵观棉业纺织业发展,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但是每一次困难,都孕育着科技变革与产业创新,从而推动棉花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行业,不断焕发青春,不断发展。
      我相信,本届论坛将是一次凝聚共识、谋划发展的大会,更是一次坚定信心,继往开来的大会。让我们携起手来,精诚合作,共同开创中国与全球棉业纺织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