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中国棉花协会在北京民族饭店组织了圆桌会议,就进口棉花检验问题,国际棉花协会合作委员会(CICCA)代表团一行12人,与国家质监总局检验监管司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会谈。参加会谈的CICCA成员分别是:美国棉商协会、澳大利亚棉商协会、法国棉花协会、巴西商品与期货交易所、国际棉花协会、印度棉花协会和日本棉商协会。
国家质检总局于今年3月15日起实施《进口棉花境外供货企业登记制度》(简称《登记制度》),在此基础上将实施《进口棉花境外供货企业质量信用评估管理规定》(简称《信用评估规定》),引起国外棉业组织和境外供货企业的高度关注。CICCA主席Peter先生曾专程拜访质监总局,双方同意在4月下旬由中国棉花协会安排,召集CICCA的成员单位在中国举行圆桌会议。为充分体现代表性和广泛性,CICCA征求了所有17家成员的意见,会前形成了对《信用评估规定》以及现行进口棉花检验体制和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高芳主持了会谈。她说,即使在通讯发达的今天,面对面的圆桌会议,仍然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有助于各方充分沟通,梳理问题,化解矛盾,达成共识。
会谈中,质监总局的宋秀顺处长首先介绍了中国实施《登记制度》)和《信用评估规定》的目的和要求,指出此项措施只是针对不法企业的不法行为,并不是贸易壁垒。同时,宋处长还通报了境外供货企业的登记情况,目前已经有174家企业向质监总局提出申请。质监总局现已批准四批,有146家外商供货企业获得资质。第5批审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宋处长希望中国棉花协会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协会与国外棉业组织的交流,搭建信息沟通和技术交流的平台,促进棉花贸易的顺利开展。对于CICCA提出的建议,他反复强调,必须要在中国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改进和完善。
国际棉花协会合作委员会及质检总局的代表均表示,在促进境外供货企业登记管理和有效实施质量信用评估规定方面,中国棉花协会搭建了交流沟通平台,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去年参加ICA年会期间,在会上通报了该制度的有关情况,并向有关棉业组织做了沟通解释工作。回国后,及时将国外的顾虑和建议反馈质监总局。去年年底,受质监总局的委托,专门召开了政策解读会,帮助外商企业更好了解该项制度。登记制度实施前后,协会在国外棉业组织、外商会员企业与质监总局之间积极协调、多方斡旋,化解矛盾,并最终促成此次圆桌会议。协会还将继续促进CICCA与质监总局之间开展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交流,以保障贸易双方的利益,维护国际棉花贸易秩序。
上午,美国棉商协会也在民族饭店与质监总局单独进行了会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