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协会动态 >
泗洪农协会 富民火车头
添加时间:2011-06-09 07:54    来源:未知点击:

  在泗洪县的19万农户中,有5万5千多户分别参加了山芋、林果、蔬菜、水产等47个农协会,不仅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嬗变,而且为自己增加了财富。2003年,入会农户在农协会帮助下创造的总产值超过6亿元,会内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
  农协会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顺应产业化的需求问世的,协会的领导人一般均由四乡八里的相关能人担任。以泗洪县重岗乡为例,这个乡10万亩土地有8万亩种山芋,年产山  芋淀粉多达1.8亿斤,由于过去是家庭作坊式磨粉,群龙无首,各自为战,芋粉销量不好。2002年底,当地几个经营能人挑头,成立山芋专业协会,下辖科技推广、信息服务、加工、销售四个分部,全乡种植、加工、营销大户都进去了,成员农户很快增加到400余个。协会组织外出学习参观,引进山芋渣浆分离机,生产出来的芋粉不仅质量好了,产量也提高了。农民王树前在协会支持下,以独资和股份制方式,上马了3个日加工能力达60万斤鲜山芋的淀粉厂,3个日加工能力达6000斤的粉丝厂,改造了2个山芋粉渣分离机。他引进的广西木薯开发设备,采用瑞典技术,生产、加工一条龙,出粉率高达25%左右。由于经过多次净化提纯,淀粉质量过关,每斤增值0.2元以上。
  泗洪农协会帮助会员化解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难题。天岗湖乡岗坡纵横,土地贫瘠。1999年冬至2000年春,祖籍天岗湖的河南省商丘市园艺站老站长、高级农艺师汪家祥应邀来搞林果种植试验,在潘岗村集中80亩岗地,开挖深沟、填草填肥,改良土壤,试种优质早熟林果,一举获得成功。乡里于是把发展林果产业作为主要致富路子,乡村干部带头示范,力求快速扩张。但群众担忧多不敢干,底子薄无钱干,缺技术干不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汪家祥和部分骨干牵头成立林果协会,从技术培训、贷款联保、土地流转等多方面为果农服务。协会还办了一个80亩的股份苗圃,引进优质果苗8大系列45个品种,每年提供苗种30万株。三年间,林果协会成员达到2700多户,乡林果面积迅速扩大到1.3万亩,天罡牌苹果、葡萄、杏子三个系列产品,通过了省无公害认证。
  泗洪农协会在抗击今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涝灾害中,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被淮河、怀洪新河四面环绕的四河乡,由于外洪内涝,水产及农作物几乎损失殆尽。面对灾害,如何自救?乡蔬菜经营协会向党委、政府出谋献策:一亩园十亩田,周期短,见效快,种菜是抗灾自救的最好办法!乡里立即采纳了建议,迅速组织结构调整,压缩三麦,扩种蔬菜。洪水过后连天阴雨,土地无法耕种,许多农户都想等天晴地干再种。季节不等人,协会负责人徐海平一边忙调购适时菜种,一边在自己分管的几个村逐户宣传动员,要抢晴天,战阴天,不能坐等误农时。结果,硬是为7000亩地种上了菜,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如蔬菜大户钱庆宇独自种700亩,仅140亩大白萝卜亩产达6000多斤,运往上海、苏州等地应市后收入50多万元。 金同闯 徐明泽 吕晓露(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