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川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车车新鲜的蔬菜,优质的果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在红古乡新庄村,由村党支部领建的洋葱协会、果品协会与兰州凯风三成果蔬销售公司签订了保护价收购洋葱和果品的协议,确保了种植户的利益,尝到甜头的农户纷纷加入到协会。截至目前,该乡共组建各类产业协会5个,协会会员420多人。通过乡党委的帮扶、支部的引导、干部的服务、党员的带动,全乡优势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建好村级行业协会成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的“助推器”。
红古乡党委书记齐向东告诉记者,坚持协会建设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联合起来闯市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如今,该乡的村党支部依据农业生产布局,立足产业优势,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协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领头雁”。同时,新建的协会都实行了支部和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并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入会,把党员干部推向专业协会的关键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为规范“支部+协会联农户”活动,红古乡还按照“抓组建,促规范,树典型,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帮助各村制定《协会章程》、《入会申请表》、《协会会员基本情况档案卡》等系列协会材料样本,制定了详细的《农村专业协会成立工作流程》,既便于各村操作,又规范了组建程序。通过印发宣传材料,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宣传协会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广大农户加入协会的积极性。为会员提供良种物资、技术信息和资金信贷等服务,切实解决会员产销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出现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的时候,由协会出面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齐向东告诉记者,“支部+协会联农户”的工作模式,较好地发挥了村级党组织在村级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党建与经济发展共赢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实践了发展主题。“支部+协会联农户”模式,使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专业协会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特色经济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搭起了党员与群众交流发展经济的平台,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党员和群众在协会中相互交流致富经验,共同分析掌握市场行情,探讨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共同进步、共同致富的目的,村级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