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每周简析第472期
小麦:现货市场购销清淡 期货价格重心下移
本周(2月18日-2月22日)未过农历小年,国内小麦购销清淡。销售采购零星开展,加工企业虽已开工,但主要以消化自有库存为主。整体来看,市场维持春节假期之前的平稳行情。中央政策性小麦本周无交易。
和稳中趋弱的现货情况一致,郑商所强麦期货也在春节前后震荡中重心下移。强麦期货主力1305合约周内跌至2503元,是2012年11月底以来最低。从基本面上来看,期价走势符合这一时期的行情特点:一是市场供应维持平稳,特别是中央政策性小麦的投放,维持在每周500万吨水平,投放区域也始终保持较大范围,这在稳定市场预期方面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二是加工企业对现货需求降低,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在春节期间储备相当数量原粮和成品粮以对应假期供应空挡,在备货任务完成后,企业的采购意愿降低,适度调减收购价符合常规;三是市场多数认为后期的供需形势趋于宽松,尽管假期结束后的补库小高潮或提振行情,但从往年经验来看,这一周期持续时间较短,难以形成趋势。
对于元宵节后的市场走势,短期内预计将小幅走高。看多原因如下:首先,国家较大幅度的上调了铁路运输费用,平均吨公里运费提高1.5分,涨幅达13%,对于大宗来说,铁路运输因运输半径大、发运数量多、到货周期短、单位价格低而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此次调整运费对于利润较薄的小麦来说,无疑加重了销区采购的负担;其次,全国粮食库存检查即将开始,将对于各级储备粮、临储粮、国有企业的商品粮进行全面检查,这或将导致个别存在问题的库点加紧运作以达到检查标准;第三,据机构调研,各地苗情长势良好,但河南苗情略差于去年同期,特别是豫北地区,三类苗比例偏高;第四,3月份面粉消费维持较高水平,企业对小麦需求依旧处于相对旺盛阶段。
当然,依旧有行情压制因素同时存在,一方面各级储备轮换全面开、,政策性小麦持续稳定供应都将增加市场的供应总量,这将很大程度上满足企业对小麦的需求;另一方面,玉米上市量或显著提升,玉米弱势的行情或牵制小麦价格的涨幅。
综上,农历十五过后,供需趋于正常,市场购销逐渐活跃,价格也将有所回暖。
玉米:购销尚未全面展开 地区行情分化渐显
本周(2月18日-2月22日)国内玉米虽然规模性购销尚未全面启动,但部分地区的小范围贸易已经开始,整体来看,行情继续松动,下行趋势明显。
东北方面,雨水节气刚过,气温回升,农户售粮即逐步开展,但市场收购并不活跃,深加工企业收购积极性较低,对玉米品质要求较高并调低收购价格。据市场信息,目前黑龙江地区折干标准净粮的收购价格已经跌至2000元/吨左右,较春节前降低30-50元/吨,吉林及内蒙地区企业收购价基本稳定在2200-2230元/吨,辽宁地区玉米价格也显著回落,目前降至2300元/吨左右。从当前形势来看,东北玉米后期还将面临较大的供给压力,这或是后一时期价格低迷的主要原因。
华北地区购销基本处于停滞阶段,由于多数用粮企业库存依旧能满足短期内消耗,收购价格有所降低,特别是前期涨幅明显的山东地区,行情也出现明显下降。据市场信息,目前山东地区折干玉米净粮加工企业收购价降至2400元/吨左右,河南在2250-2280元/吨,河北价格在2300元/吨左右,基本和节前持平。分析认为,行情回落是当前需求尚未启动,一旦过了正月十五,华北玉米依旧有上升空间。
近期国家提高了铁路运输费用,吨公里运费平均提高1.5分,有分析师测算,东北玉米到港成本将平均上涨15元左右,而运至南方销区,如江西,则要增加45元/吨。在一定时期内,或将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南方销区将进一步加大对华北玉米的采购数量,或推动华北玉米行情显著提升;二是东北玉米外运成本提升,入关难度加大,不仅丧失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行情也将显著下滑,尽管有国家临储收购托底,但依旧难以遏制水分较高玉米的下滑趋势。
养殖行情开始稳中趋弱从春节之前就已经开始。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春节前最后一周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6.44元/公斤,猪粮比价降至6.74,环比下滑2.88%;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22.19元/公斤,环比降1.07%,仔猪均价略有提升,为27.88元/公斤。后期随着消费转淡,需求减缓,生猪价格或继续走低,而伴随着出栏量的大幅增加,饲料消费总量或有所减少。
预计农历十五过后,国内玉米市场购销将全面开展,但行情分化将进一步明显,东北水分较低玉米价格或有所提升,但高水分粮食价格或进一步趋弱,而实际情况也显示出,目前东北农户手中大部分玉米含水都在25-35%,有的甚至更高,这将极大的影响到市场平均价格;而华北玉米因水分接近标准含量,加之需求逐步提升,出库价格或有回暖迹象。深加工行情维持弱势,南北港口行情小幅波动。
稻米: 节日期间稻价稳定 龙江粳稻余粮不足
本周(2月18日-2月22日)国内稻米现货市场价格整体保持平稳,春节期间市场交易活动较少。大米加工企业开工率再度出现下滑,大米价格保持稳定,碎米价格略有上涨,油糠价格略有下降。国内外大米价差仍然存在。早稻期货价格继续窄幅波动。
元宵节未过,国内多数市场仍然处于节日氛围中,市场交易清淡。南方籼稻主产区的中晚稻销售量仅占总商品量的一半,剩余商品籼稻粮源超过3000万吨,供应充足。黑龙江收购新季粳稻占全省商品量的80%以上,剩余商品粳稻多为水分在18%以上的高水分粳稻,后期出现保管问题的可能性较大。苏皖地区粳稻市场表现清淡,由于品质较好,粮源此前已经多为企业掌握,农户手中余量已不多。
价格方面,中晚籼稻普通稻在1.25-1.35元/斤,优质中晚稻多在1.45元/斤以上;早籼米售价在2.10元/斤左右,普通中晚籼米售价多在2.20元/斤以上;东北圆粒粳稻价格在1.38-1.42元/斤,长粒水稻在1.60元/斤左右,稻花香水稻在2.00元/斤以上;普通圆粒东北粳米价格在1.95元/斤以上,长粒粳米价格在2.30元/斤以上;苏皖普通粳稻价格在1.40-1.45元/斤,普通粳米在2.00元/斤左右。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2013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这一政策的继续实施,将直接提振后期的稻米市场行情。等到3月份市场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在销售补货和政策的引导的双重作用下,市场价格有望高看一线。
由于国内外大米价格差仍然存在,中国的大米进口数量仍有望保持高水平。美国农业部2月份供需报告预计中国2012/2013年度大米进口量可能达到240万吨。预计越南仍将是对我国出口大米最多的国家。
本周郑商所早籼稻期货本周依然处于窄幅波动的运行状态。主力1305合约以2699元/吨开盘,最高达到2704元/吨,最低到达2676元/吨,最终收于2679元/吨,单周下跌0.92%,波动重心小幅下行。虽然存在稻谷最低收购价大幅提升的政策利好,但是由于稻谷品种间价差的限制,加之基本面仍然没有明显改变,预计后期早稻期价仍将以震荡走势为主。不过综合看,早稻期货仍然易涨难跌,一旦震荡行情结束,就是筑底完成,思路上应以多头为主。
大豆:美豆供给吃紧 近月合约领涨
本周(2月18日-2月22日),USDA利空报告消化完毕,阿根廷降水不及预期,天气干燥继续支撑期价,春节过后中国需求重返市场,宏观面利空袭来,资金避险情绪升温,美豆期价触底回升。连豆期价跟盘触底回升,粕强油弱持续,豆粕领涨豆类,进口大豆压榨维持正收益,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高位运行。国产大豆市场节日氛围持续,购销清淡。
本周,在消化完中国春节长假期间的利空后,美豆市场基本面重返利多格局,阿根廷天气、巴西港口工人罢工、中国需求复苏等利好重叠,令CBOT市场大豆期价触底回升。利多方面:一是阿根廷天气降水不及预期,引发市场担忧。上周末阿根廷降雨不及预期,阿根廷旱情持续,且中期天气预报预测3月初天气将重归干燥,阿根廷产量可能进一步下滑,干燥天气继续给予期价天气升水。二是巴西港口工人罢工及物流问题,由于巴西港口工人对政府政策不满,罢工开始频繁出现,此举加剧了巴西港口的拥堵情况,导致巴西大豆难以通过巴西港口发送。本周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出口日报显示,因为巴西港口拥堵,有2船巴西大豆转而通过美国港口出口。三是中国需求令美豆出口数据复苏,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止2月14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109.9万吨,符合市场预估的105-125万吨区间,本年度美豆累计出口检验2936万吨,同比增29.1%。本周美国农业部销售日报连续报道向中国出口大豆,累计超过25万吨。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月7日当周,2012/2013年度美国大豆累计出口销售量为3403万吨,已经达到美国农业部预估年度出口量的93%。由于美豆库存已经创近年新低,美豆现货市场已经难以承受更多的需求。利空方面,美国农业部2月供需报告继续调高2012/201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并下调全球大豆压榨量和需求,导致全球大豆库存呈现月环比上升的态势,全球大豆中长期供需趋于宽松。
本周宏观面多空交织。美国经济数据超出市场预期;G20会议并未对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提出批评,全球货币宽松政策延续;但中国政府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FED会议纪要显示FED可能提前结束QE。受到诸多消息的影响,全球股市在创新高后回调,商品价格大幅下跌。
上周CBOT豆类品种资金面继续维持偏多格局,截至2月12日的CFTC持仓报告显示,投机基金继续增持大豆、豆粕的净多头头寸;并增持豆油品种的净空单,说明投机基金看多后期大豆及豆粕价格,但对豆油价格的态度相对偏空。
短期看来,尽管宏观面相对偏空,但农产品的金融属性偏弱令豆类市场价格获得支撑,资金可能会更加垂青农产品,并继续推升大豆及豆粕价格。基本面上,美豆极低的库存令美豆出口难以承受额外的需求。一方面,巴西大豆的物流瓶颈如果无法得到顺利解决,短期市场价格可能需要进一步上涨,以抑制全球进口国对美豆的需求。另一方面,阿根廷大豆产量已经进入下行通道,如果后期天气仍未能有效改善,则阿根廷大豆产量可能出现类似2009年的情景,即出现500-1000万吨的减产。技术面看,本周美豆主力3月期价本周末突破1501美分/蒲式耳的前高,如能有效站稳,则向上空间较大,下一步阻力位为1550美分/蒲式耳。本周美豆近月合约继续领涨,3月与5月、7月远期合约的价差继续扩大,说明在南美供给延后的背景下,紧张的美豆现货供给令近月合约得到资金青睐,后期近月合约仍将领涨。后期投资者仍需密切关注阿根廷旱情,操作上建议逢低买入近月合约。
本周,连豆期价跟盘上涨,触底回升。连豆一指数周涨幅0.31%,期价重心平移,持仓周环比持平。本周内盘价格跟随外盘小幅上涨,内弱外强持续。按照本周内外盘的现货报价,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差价扩大至300元/吨,政策泡沫迅速扩大。由于国产大豆价格上涨,本周主产区油厂压榨亏损幅度上升,产区节日氛围持续,市场购销维持清淡格局。技术面看,连豆主力1305合约向上尝试突破4964元/吨的前期高点,向上趋势未变,但缺乏资金关注度令价格难以大涨,因此操作上不建议追涨,可逢低在5日线下方买入,或逢低5日线附近买入1309远月合约。
本周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环比持平,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为4550-4600元/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4550元/吨,周环比持平。由于本周国内油粕现货价格上涨,进口大豆榨收益维持正收益,分销大豆压榨收益也处于正值区间。由于内盘油粕价格涨幅大于外盘大豆价格涨幅,本周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迅速上升至正值区间,近月船期大豆压榨收益维持正值,令内盘油粕套保压力上升,但也激励国内油脂企业外盘点价。
本周,连盘豆粕期价大幅领涨豆类,连豆粕指数周涨幅1.51%,持仓量大幅上升,做度资金扎堆入驻,期价呈现近强远弱格局。本周豆类市场维持粕强油弱格局,油粕比值下滑。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回调,豆油价格受到拖累,豆粕在大豆压榨产品中的比重上升,支撑豆粕价格。豆粕现货价格周环比大幅上升,周五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4000-4100元/吨。养殖业数据继续利好,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猪粮比价为6.74,低于上周6.94的比价,连续2周下降,但仍明显高于盈亏平衡点,后期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仍较高。短期内看,豆粕价格跟随外盘反弹的可能性较大,加之资金避险令油粕比值下滑,粕价仍可能获得上升动力,养殖企业仍可适当逢回调扩大豆粕库存。
食用油:外盘强劲难抵库存压力
本周(2月18—22日),资金炒作美国大豆库存和中国需求,CBOT盘大豆期价大幅上涨,国内植物油期现市场在外盘上涨而内需不旺、库存居高不下的共同作用下,呈区间震荡态势,短期来看,在外盘带动下谨慎乐观,中期在原料成本趋降态势下,仍有下跌空间。
本周,由于机构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加之美豆出口强劲,引发对中国需求的炒作,CBOT大豆期价大幅上涨,并冲破1500美分/蒲式耳关口,技术面看,未来一周CBOT大豆仍有向上空间,有冲高回落风险。本周,连盘豆油期价区间震荡,价格重心较节前下移,一是对春节长假期间外盘下跌的补跌;二是受本周外盘上涨的带动,技术面看,下周连盘豆油1309将先扬后抑,区间震荡。本周,国内豆油现货价格区间震荡,走势明弱于期盘,主要是国内豆油货源供应充足、下游需求疲软所致。本周沿海地区一级豆油出厂价格8650-8950元/吨,与春节前基本持平。东北内陆地区一级豆油价格8900—9200 元/吨,低点较节前下降50元/吨,高点较节前上升100元/吨。河南地区油厂一级豆油报价9000--9050元/吨,较节前下跌20-80元/吨。预计未来两周,国内一级豆油价格将区间震荡,重心上移,但不改对国际大豆市场未来几个月中期走势震荡下跌的判断,仍不建议大量囤货,过份追涨,操作上仍建议随用随购,快进快出锁定利润。利空因素:一是目前国内植物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即使未来二至三周资金炒作美豆供应引发CBOT盘豆价上涨,国内植物油贸易商也不敢追涨,国内豆油向上空间有限,贸易区间小抵制中间环节蓄水热情。二是南美大豆产量形势基本明朗,各机构对南美大豆产量预期增幅均在20%以上,随着一个月后南美大豆收获上市,国际市场大豆供需形势将好转,价格大幅回落可能性较大。三是全球以植物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增长放慢,植物油需求增长放缓,国际市场植物油库存难消化,这将抑制国际市场植物油价格。利多因素:一是由于阿根廷降雨减少,美国农业部很有可能在2月份报告中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二是每年的3月份资金都会炒作巴西物流,今年也难例外。三是巴西大豆收获上市并进入中国市场仍需近一个月的时间,资金仍会炒作中国需求和美豆供应问题。因此,短期谨慎乐观,中期看弱。
本周,郑商所菜油合约期价宽幅震荡,价格重心较节前下移,主要是市场传言国家临储菜油在未来几个月有可能释放,引发盘面剧烈震荡,技术面看,菜油1305合约期价在9772元/吨受到有力支撑,并有随连豆油短时向上的可能,但在临储菜油销售的压力下,不建议追涨,操作上建议观望,如跌破9772元/吨支撑线可短空。目前市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均来自于政策面:一是国家09-10年的临储菜油是否真的在3-6月销售。如是真,09年临储菜油到今年的成本(入库成本加上几年的保管费)将在9400元/吨偏上,10年临储菜油到今年的成本在9600元/吨偏上,因此盘面菜油期价在9400-9600元/吨将受强力支撑,菜油主力合约价格向下空间有限。二是今年菜籽(油)临时存储政策是否继续实施,具体措施是否有变。如按政策的连续性和1号文件来看,今年继续提价收购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今年国产菜油成本将继续上升,这将拉动菜油期现货价格。2013年国内菜油市场仍将是政策市,从政策预期来看,呈上半年空,下半年多的态势。本周,国内菜油现货价格运行疲软,交易清淡,部分地区价格小幅下跌。防城港四菜报价在10150元/吨,张家港毛菜油报价在10200元/吨。长江流域四菜报价在10400-10800元/吨间;国产四菜货少,价格在11000-11200元/吨间;青海国产四菜在12000元/吨。国内菜油主流价格小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进口菜籽压榨的菜油回流主产区所致。未来几周,国内菜油现货价格在政策打压,进口菜籽折油的下拉作用下,仍有向下空间。不过,纯国产菜籽油在原料成本的支撑下,报价稳定,有价无市。
本周,受马盘棕榈油期价走势和连盘豆油期价走势的共同影响,连盘棕榈油期价窄幅横盘,重心与春节前基本持平,技术面看,下周将震荡向上,重心上移,操作上可逢低短多。本周,国内港口棕榈油价格小幅上升,市场购销清淡,但比春节前有转好迹象。沿海24度棕榈油销售价格集中于6280-6600元/吨,较春节前上涨50-100元/吨。维持“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在高库存实质性下降之前,行情不会单边上涨,仍将有反复”观点,操作上建议随用随购,快进快出锁定利润,或逢低建立长期趋势性库存。利空因素:一是目前国内港口棕榈油库存较春节前小幅上升,根据船期预报,1-2月份我国棕榈油(含硬脂)到货总量为89 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6 万吨,由于棕榈油下游环节需求低迷的局面没有缓解迹象,港口库存压力预计很难明显下降,这往往预示着价格调整还未结束。二是从月度数据分析,由于产量较高,库存下降比较缓慢,马来西亚棕榈油1月末库存为258
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56 万吨,高库存将使马盘行情反复。利多因素:一是天气逐步转暖带动需求上升,市场对未来行情的看法略偏乐观,这有利于趋势情资金入场,支撑行情。二是资金对CBOT大豆的短期炒作,也将传递到国内棕榈油期盘,并带动国内棕榈油现货。三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在奉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出于通胀预期,市场对已处于低位区间的棕榈油价格并不很悲观。(供稿/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