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部委工程 >
黑龙江省“三棚一草”工程已为50万户群众改善居住条件
添加时间:2010-08-31 13:39    来源:未知点击:

  居者有其屋,是人们生存的基本要求。让困难群众住上好房子,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义不容辞的职责。全省“三棚一草”改造这项令人振奋的民生工程——省政府怎样部署、组织,制定哪些措施?资金投入和计划完成情况如何?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是否满意?如何保证和推动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的落实?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探求,为10月份省人大常委会评议阶段形成评议意见做好准备,16日~19日,省人大常委会“三棚一草”改造评议视察组深入8个市地,实地察看了非煤城市、煤矿城市、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和农村泥草房改造以及垦区危旧房改造和各市地廉租住房建设项目情况,走村入户了解回迁居民的居住、生活情况。所到之处,原有简陋的房屋集群只能通过影像资料或者展板图片看到,视察成员身处拔地而起的楼群、设施完善的小区、崭新整洁的村屯……他们不仅一次又一次被改造后的成果震撼,也为省委、省政府做出的庄重承诺逐一变为现实而欣慰。
  2008年,省委、省政府秉承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做出了大规模集中改造建设“三棚一草”的决定,相继纳入到“十项民生工程”、“十大工程”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决定》中。在一次市(地)委书记、市长(专员)座谈会上,省委书记吉炳轩强调,要把“三棚一草”改造作为民生项目建设重点,在统筹规划、扎实推进上下功夫,切实把好事办好,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改造工作量大、资金缺口大、攻坚难度大。面对一道道难以破解却又必须破解的难题,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性住房建设扶持政策,同时要求各市县、系统“一把手”亲自抓这项“天字号工程”,包片、包项目,服务到现场。
  在视察过程中,资金投入和计划完成情况成为各组视察者最关注的问题。改造需投入大量资金,钱从哪里来?省政府采取对上争取、财政补助、市县配套、银行贷款、政策扶持、村集体筹集、建筑材料集中采购优惠等措施,在实施三棚一草改造建设的两年里,每年在新增财力中安排2亿元的棚户区改造“以奖代补”资金、1.4亿元泥草房改造补助资金,今年安排了建设改造资金19.23亿元。
  齐齐哈尔从2001年起,就探索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安居工程与住宅开发良性互动的路子。在艰难的筹资路上,齐齐哈尔市总结摸索出的十二条筹措棚改资金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已经成为我省各市地破解城乡建设“资金难”的成功范例,仅2009年该市就筹集资金15亿元。
  鸡西市在“三棚一草”改造工作中,特别是在拆迁和回迁过程中,厉行“公开、透明”。严格坚持拆迁安置方案没制定的不拆、房屋拆迁补偿金不到位的不拆、特困户安置措施不落实的不拆的“三不拆”刚性原则;在回迁安置方面,更是坚持安置政策、搬迁顺序号、补偿标准、拆迁和回迁房屋面积、回迁安置方案、评估标准、分房时间、办事程序“八公开”,真真正正做到了阳光拆迁和回迁,各个环节都严格接受群众监督。
  经过两年的大规模“三棚一草”改造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跨越。全省共完成了“三棚一草”改造投资937.1亿元,开工建设面积达到7817万平方米,建设112万户,改造92万户,为城乡50万户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改善了居住条件。
  在佳木斯市棚户区改造后的世水花园小区,视察组来到高桂兰大娘家。宽敞的客厅,舒适的卧室,整洁的卫生间、厨房,上下水、煤气、暖气等设施、用具一应俱全。高大娘71岁,在原来破旧拥挤的房屋中住了30多年,晚年得遇乔迁之喜,老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现在的居住条件太好了,太舒心啦。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八五七农场家和别墅小区,是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生态园林式小区。有着38年工龄的退休职工黄信典老人介绍说,这里过去住房破旧,环境脏乱,他家原来的屋子只有30多平方米, 2009年棚改,让他搬进了67平方米的新楼,住上了又舒适、又整洁、又方便的新居。享受改造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他连装修、买家电在内一共才拿出不到4万块钱。
  红色的屋顶,蓝色的围墙,宽敞的道路。走在大庆市一心乡前锋村的路上,既能感受农村的田园风光,更能感受到改造建设后的新农村现代气息。一心乡通过泥草房改造,使全体村民告别泥草陋室,喜迁砖瓦新居。村里还建设了2栋6户零租房,解决了该村五保户和老弱病残户的居住问题。
  齐齐哈尔市依龙镇丰林中心村在泥草房改造中,合并了5个自然屯,240户农民全部入住农民公寓楼,利用腾出的老宅基地建设了农村合作社、仓房、蔬菜基地和养殖区,还有文化宫、医院、学校等公益性设施正在建设中。
  老百姓的笑是最真诚的。视察成员从他们的笑脸中看到的是对这项民心工程的高度认可。
  “三棚一草”改造工程的大规模推进,城市棚户区在拆一还一的面积内一律不找结构差价,确定回迁最低保障户型和上靠户型面积标准,规定最低保障户型面积不得小于40平方米……让上百万城乡居民、特别是数十万困难群体改善了居住条件,同时还大幅度增加了他们的财产性收入。
  绥化市市长肖建春分析说,该市楼房均价按每平方米1800元计算,棚改居民按每平方米出资800元计算,一平方米的差价就是1000元,全市棚改居民直接收益可达到13.7亿元,平均每户几乎一夜之间就增加了近9万元的财产性收入。
  有一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两年多来,全省棚户区拆迁总量不断加大,但因拆迁而引发的信访案件数不升反降,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群体上访事件。牡丹江棚改办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有很多棚改户,主动现身说法,帮着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曾经他们也是拒绝拆迁的一群,如今住进了崭新、舒适的新楼,便主动帮着棚改办的同志跑腿儿、做工作,打心眼里成了棚改工作的拥护者、支持者,成了棚改工作的“帮手”。
  一路视察,边看项目、边听民声、边谈建议。视察组充分肯定“三棚一草”改造“在决策上,符合省情,顺应民心。在运作机制上,领导有力,探索找到了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互结合的运作方式。在成效上,进展迅速,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东辉反复强调,“三棚一草”改造,是大事,是好事,也是难事。取得这样的成效,难能可贵。省人大常委会将通过视察和评议,积极保证和推动省委、省政府的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的落实。视察组成员在座谈中,就加强总体规划,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工程质量,扩大群众参与等问题谈了一些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