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后的首次全国流通工作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和改造25万家标准化的“农家店”,覆盖全国50%以上的行政村和70%以上的乡镇,出台《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商务部首次部署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筑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国家供销合作总社等给予积极响应。
2007年,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三年试点期的收官之年。商务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意见》。商务部全面部署农村市场体系,由此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由试点上升为一项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中的正常的商务工作。
2009年2月5日,财政部、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有关资金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2009年中央财政增加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上,将支持新建和改造农家店,加强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建设,进一步扩大工程覆盖面,提升商品配送能力,强化综合服务功能。
工作目标:
2009在全国新建和改造15万家农家店和100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补贴标准:
2007年统一了乡村两级农家店单店补贴标准,对承办企业在东部地区建设的每个农家店补助4000元,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6000元。
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农家店货架、电脑、装修、牌匾及配送车辆等硬件设施建设和农家店店长培训等工作。
对承办企业建设或改造配送中心的金融机构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予以1年贷款利息补助。东部地区贴息率不超过4%,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不超过5%。
地方数字:
重庆:万村千乡工程今年将新建改造农家店8023家
5月26日商务部网站消息,重庆市商委明确,2009年全年将新建和改造8023家农家店和50个县(区)商品配送中心的任务。同时要求,每个区县按照“一个区县选择1-2家日用消费品类承办企业和1-2家农业生产资料类承办企业”的原则进行申报。配送中心建设应符合当地商业网点规划,配送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配送车辆不少于10辆;已与100家以上农家店建立了商品配送业务并签订了5年以上供货合同;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品种不少于5000个,农资配送中心的农资品种不少于500个。
河南:“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效显著
5月26日河南省商务厅网站消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四年多来,河南省累计共建成合格农家店32546个,覆盖67%的行政村,使近5000万农民直接受益;建设和改造配送中心175个,农家店商品的配送率为50%。一个以城区店为中心、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基本形成。
河南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农家店全年可实现销售额170多亿元,占农村社会销售额的12.5%以上,在促进农村扩大消费方面作用愈加明显。此外,还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14万多人。
陕西:2008年吸纳农村富余人员就业10780人
从2005年陕西省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全省已累计建成标准化农家店18033个,配送中心62个。标准化农家店覆盖了86%的乡镇和48%的行政村。2008年,全省新建农家店5616个,新建改建配送中心6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区域从2007年的93个县扩大到了100个县,覆盖了全省96%农业人口县。全省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7.01亿元,同比增长23%;承办企业全年吸纳农村富余人员就业10780人;当年新增利税2241.2万元,增长19.5%;农村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额31.6亿元。
甘肃:将扩大“万村千乡”工程覆盖面
为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农村消费,甘肃省将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2009年、2010年再新建和改造农家店4000—7000个,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县区、乡镇、行政村覆盖率分别达到90%、70%和50%以上。此外,甘肃省将全面实施农村集贸市场升级改造“退市还路”工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资”原则,2009年、2010年建设改造农村县乡集贸市场80—100个,重点提升农村集贸市场的档次和功能,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产品商品转化率和流通效率。
河北:“万村千乡”农家店覆盖96.4%县
截至2008年底,河北省共新建和改造农家店30000个,其中标准化农家店20780个,覆盖了全省96.4%的县(市、区)、83.6%的乡镇和60.2%的行政村。
河北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四年来,争取国家补助资金7912.25万元,引导企业投入资金18亿多元,实现销售额452亿元,创税收6803万元,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约7万人就业,使2000多万农民直接受益。2009年河北省计划新建和改造配送中心170个,新建和改建标准化农家店5000个,使“万村千乡”农家店覆盖全省85%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
相关言论: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政府在特殊情况下用行政手段介入和扶持农村市场发展。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市场机制上来,特别是要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企业能够真正参与进来。农村的经营理念和城市不同。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许多由夫妻店转变成为的加盟店,实际上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并没有完全改变,他们只能在货品陈列等细节问题上模仿超市。
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物流配送分销等方面的问题,是大品牌进入二、三线城市的障碍。
广东物流行业协会会长刘武:虽然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由于农村市场面积广阔,货物数量就相对较少,因此运输成本很高。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应物流体系规划,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支持农村物流的发展。
新一佳超市副总经理郑丽雅:由于地处偏远、人流较少,加上单店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在三线城市开新店,所付出的经营成本要比珠三角地区高得多。一开始我们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欢迎,但现在当地软环境还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营商需求。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加强市场软环境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还不能只仅是修公路等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