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分析我市蔬菜生产与供给、蔬菜批发与零售的价格变动以及流通等情况,系统评估我市夏季蔬菜产销形势,正确引导消费,5月9日,由市农委牵头,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具体承办的重庆市夏季蔬菜产销形势分析会在市农委召开,市农科院、市农业信息中心、市农技总站和蔬菜种植协会的有关人员分别通报了当前我市蔬菜产供及价格情况。重庆市电视台等10多家媒体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农委宣传处副处长孙金果主持,市农委副主任张洪松参加了会议,并详细解读了当前我市蔬菜产销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
前期重庆蔬菜供应充足,价格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农业部蔬菜生产调度统计,今年1至4月,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同比增长6%左右,蔬菜产量同比增长10%左右,主要是根茎类蔬菜增幅较大,叶菜类面积和产量也稳中有增。据对观农贸蔬菜批发市场监测,今年1-4月,日均批发在4000多吨,发量相对稳定,周平均批发价为3.88元/公斤,算术平均同比上涨0.7%,加权平均价同比上涨11.9%,日批发百吨以上的大宗品种周平均批发价为3.34元/公斤。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每旬平均价格显示,重庆1至4月中旬超市为3.49元/斤、集市为3.47元/斤,总体比全国平均低3.43%,变化在高2%至低11%之间。全市产地蔬菜价格监测显示,今年1至4月的旬平均产地批发价为1.91元/公斤,变幅在1.69-2.32元/公斤之间,产地蔬菜价格波动较小。据市高速公路公司自去年7月1日以来的监测数据表明,重庆蔬菜的调入和运出量相对稳定,自4月20日以来,市域范围内调入的量相比平均值增11.4%,运出的量相比增38.7%,现阶段供给较为充足。
张洪松副主任对今年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一是较大范围的气候灾害,重庆夏季蔬菜上市时间约推迟半个月;常年这个时段向重庆供菜的的广西、云南和四川攀枝花等地遇严重干旱,蔬菜产地价格略有上涨。二是去年局部地方和品种因出现卖难,种植面积有所减少,而蔬菜刚需和出口均有所增加。三是物价整体上涨,特别是劳动用工和流通环节涨幅较大。重庆是近年来全国蔬菜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全国特大及省会城市中蔬菜产量最大的城市,蔬菜总体自给率在全国是比较高的。加之通向周边的交通运输条件近年大幅度改善,所以蔬菜供应总体充足,价格相对稳定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指出,菜价稳步上涨将是今后较长时期的发展趋势,蔬菜是大宗农产品中流通范围广、商品率高、储运损失大的产品,地区、季节、品种间出现价格波动也是正常现象;市民要学会理性消费,蔬菜品种繁多,替代效应明显,多吃适鲜蔬菜。媒体的适度客观报道,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农产品价格波动,促进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形成,但如果社会舆论过度渲染,则可能加剧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价格预期越强烈,生产经营者越是倾向于卖落不卖涨,而消费者越是倾向于买涨不买落,会出现因炒作卖难更难卖,炒作买贵菜更贵的现象;特别是产地菜价仅占蔬菜终端零售价格的1/3,蔬菜价格上涨不一定是供应不足,但供应不足时价格一定会上涨,调控菜价必须保证菜农的合理收益,统筹抓好“菜园子”、“菜车子”、“菜库子”和“菜店子”,关键是要降低流通成本,否则菜价更难稳定。(蔬菜产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