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这一新的决策,指明了新的方向,吹响了新的号角。然而,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指导性强的系统工程。只有选准目标,把握内涵,突出重点,才能抓住“牛鼻子”,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成效。
做强特色产业,引领现代农业。综观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就是运用资本、物质、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培植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从而引领现代农业走向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轨道,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政府牵线搭桥,从大中城市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投入种养基地,先后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120项。确保增产增收,形成规模优势。山东省临邑县翟家乡与山东农大合作,请来中科院院士、小麦专家余松烈教授当“顾问”,推行“20+40粮经三作三高产”的种植新模式和新良种,使当地优质小麦面积由1.5万亩扩大到周边15万亩,比常规亩增收入500元左右。目前,全县已发展精细蔬菜专业村100余个,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20万亩。建成一代良种养鸡基地210个,年养鸡近500万只。发展200头规模的瘦肉型养猪小区100处,生猪出栏100万头。
推行标准化生产经营,全方位打造特色产业品牌。近年来,临邑县借助已落户临邑设立分公司的七大中国著名商标品牌,内外联动,借力辐射,打造名、优、新、特品牌,陆续自主开发出名、优、新、特产品110个,其中在60个农副产品商标中,有20个产品获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免检产品认定。
做大龙头企业,领跑现代农业。实践证明,只有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工业生产手段改造包装农业,用农字号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才能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增值增效,农民增收,领跑现代农业驶入快车道。该县引来临沂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在临邑投资5亿元,建起年屠宰生猪300万头、年销售额20亿元的分厂。投入运营后,这家农字号龙头企业产生了“一企多赢”效应:既解决了农民养猪卖难,带动周边养猪数量倍增,价格不断攀升,农民收入稳增;又使农民出了家门进厂门,安置转移了千余名剩余劳动力,带起饲料加工、流通运输等产业的壮大。
尝到引进农字号龙头企业的诸多甜头,该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首选农字号项目。先后引进大小农字号龙头企业170余家,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有63家,过亿元的21家。这些龙头企业与农民经合组织联手,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公司”等模式,均实现共赢。这些龙头企业不但规模越做越大,而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越来越佳,领跑现代农业的后劲也越来越大。
更可喜的是,县政府帮助农字号龙头企业与国际惯例顺利接轨,推行ISO9000体系认证,取得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加快现代农业外向型步伐。目前,已有20余家企业获得ISO9000认证,有36家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其中,农字号龙头企业出口创汇总额已占全县份额的80%以上。
做优服务行业,领办现代农业。坚持科学决策,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金融、财政、供销、农机、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等行业和部门,挖掘内部潜力,为发展现代农业“血中送炭”,保驾护航。今年已发放各类支农贷款1.7亿元。县、乡财政采取以物代资、以奖代补等方式,累计投入1.2亿元,新添大型农业机械800台(套),新打机井3000余眼,改造土壤肥力下降的中低产田40万亩,为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农村市场”工程,建起13处物流配送中心,445家村级标准农家店,建立各类种养加协会、购销协会、技术推广协会等550个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组织畜牧、防疫、技术监督、医药食品等行业和部门,与种植养殖基地、农业龙头加工企业联手推行种植养殖GAP认证,加工领域HACCP认证,搞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各类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从而提高了现代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发挥行业优势,进行优化组合,制定出近期和长远人才培训组合。由组织、人事、党校、科委、劳动、广播电视等10余个部门主要领导牵头,县、乡机关干部配合,利用分布在乡村的近百个种、养、加基地为服务载体,建立起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示范、阳光工程、远程教育等4大培训基地,采取“进门是课堂,出去是现场”这一形象直观的形式,分期分批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民,培养知识型、技能型、经营型的新型农民,成为科技明白人、流通经纪人、致富带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