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天下之中”的山东省定陶县,如今蔬菜遍野、瓜果飘香。原来为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建议县政府“实施绿色革命,发展品牌果蔬”,使全县优质无公害农业得以长足发展。全县现有省以上注册的果蔬优质品牌18个,种植面积40多万亩,年产量近百万吨。该县也因此被列为“山东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开发示范区”,评为“山东省农业科技先进县、全国食用菌科技推广先进县”。
典型引导。定陶县发展“品牌果蔬”,不搞“一刀切”、强迫命令,而是先在有种植传统和经验、且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乡村进行试点,然后总结经验,推广全县。如南王店乡的西瓜种植,首先在基础较好的万庄村试点,县技术人员引导瓜农施生物肥,喷生物药,并采取三膜加一苫保温拱棚措施,栽培的早春西瓜丰收2号,4月上旬上市,糖分高,口感好,荣获国家西瓜博览会银奖,瓜农收益颇丰,高出种粮效益的5-10倍。“消息树”栽出来了,农民群众热情高涨,今年全乡早春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人均7分多。另外,黄店镇的大葱、西红柿,马集镇的茄子等,都是通过点上经验,辐射带动全镇甚至全县的。
政策扶持。优质农业不少是设施农业,投资大且有一定风险,县人大建议县政府及其部门从政策上予以扶持。几年来,县财政每年都拿出二三百万元的农发基金无偿扶持农户,金融部门及时发放贷款,从资金上确保了生产需要。如马集镇大力发展双孢菇生产,县乡财政、金融部门通力协作,支持他们按照无公害要求落实每个生产流程,从简易棚式栽培发展到工厂化空调菇房立体式栽培,全镇栽培双孢菇面积发展到50万平方米。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视察,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极大地鼓舞了定陶人进一步发展“品牌果蔬”的积极性。
品牌制胜。定陶人发展无公害农业,坚持号“市场脉”、打“质量牌”,既注重围绕市场需求,按标准化要求生产出优质环保的农产品,又注重及时申报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注册认证。截止目前,该县黄店镇的大葱、西红柿、西芹,杜堂乡的黄瓜、辣椒,孟海镇的辣椒、双孢菇,南王店乡的西瓜,马集镇的茄子、菜花,半堤乡的胡萝卜、甘兰,冉固镇的葡萄、杂果等,都通过省以上认证机关的注册授牌。由于狠抓“品牌农业”,全县瓜果蔬菜及其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每年有20多个品种、80多万吨产品销往15个国家和地区及14省市、自治区,商品率达到98%以上,其中县外销售达90%以上。
龙头带动。县通过招商引资,著名上市公司??烟台牟平九发公司、国际食品经销巨头??法国利得尔公司等8家知名公司,在定陶兴建了果蔬加工储藏企业,加长了产业化链条,实现了多次增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农户建基地。如,九发公司今年拿出300万元无偿资金,扶持菇农发展双孢菇生产,建立食用菌生产和原料基地;利得尔公司采取扶持种苗资金和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建立芦笋生产和原料基地。全县还成立了由农民自愿组成的瓜果菜生产合作化120余个,上联龙头,下联农户,大力从事中介服务,较好地保护了农民利益。
由于定陶县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品牌果蔬”,提升了生产水平,确保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据调查分析,今年上半年,全县瓜果菜比上年同期增产3-15%,销售价格同比增长25%以上。其中,早熟西瓜价格增长70%,平均亩收入3500元,最高亩收入1.5万元;晚熟西瓜价格增长30%,平均亩收入2000元;西红柿价格增长15%,一般亩收入0.6-1万元,最高亩收入2.4万元;早熟茄子平均0.8-1万元;深冬大棚黄瓜??苦瓜栽培亩收入1.5-2.5万元;深冬茬青椒亩收入2万元以上,创历年青椒亩收入之最。随着品牌产品产量的增加和价格的提高,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农民现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上半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8.5%,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同比增长19.2%。每当说起这些变化,定陶的老百姓无不夸赞“品牌果蔬”的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