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立足于东北农村的地域特点,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找到了在文化基础薄弱的农村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切入点,探索出了一条“党委政府牵头、鼓励农民自办、部门紧密配合、社会力量参与、新闻媒体助推”的“多元共建”农村文化的新模式,掀起了农村文化建设新高潮。近日,中宣部在长春市举办了“打造欢乐庄稼院,夯实农村文化阵地”经验交流会,认真总结推广长春市开展“打造欢乐庄稼院”活动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推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据了解,“打造欢乐庄稼院,先进文化百村行”系列活动是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厅、长春市委宣传部、长春市文化局、《长春晚报》策划发起并承办的。一年多来,长春市先后建立了12个“欢乐庄稼院”示范点,组织各种形式文化下乡演出358场,为农民送各类图书近百万册,送电影12800场,建立农家书屋550个,建立图书馆分馆30多个……在全国率先办起了农民夜校、社区文化艺术节等。 长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振华介绍,“打造欢乐庄稼院”系列活动的目的就是利用这一载体,通过农民自娱自乐、社会各方面共建共享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农村文化建设缺场地、缺队伍、缺活动、缺资金的问题,着力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好、利用好,让农民在欢乐中学知识、受教育、促和谐。 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在会上表示,吉林等地夯实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验和做法,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一是建立农村文化工作长效机制是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二是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是农村文化持续繁荣发展的根本前提;三是创新载体、打造品牌是扩大农村文化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比如,长春市以打造“欢乐庄稼院”为载体,每年建设一批示范点,以点带面,不断延伸到全市每一个乡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是挖掘文化资源、发挥地域特色文化。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积极开发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品牌,逐步形成以历史文化遗产、人文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