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示范模式 >
福建福州“双百工程”推动两千多个村快速发展
添加时间:2008-07-10 00:00    来源:点击:
    “树立巧打‘侨’牌、以‘工’兴村的发展思路,是我们村转折的关键。”谈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福建长乐市霞洲村村支书邹宝焰颇多感慨,“现在村民们安居乐业,仅村财分红每人每年就有500元,60岁以上老人每年还有960元养老金。” 
    由于大量土地被征用,霞洲村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干群关系紧张,发展乏力。自从2006年被确定为“双百工程”的“整治村”后,该村形成了新的发展思路:利用华侨多的优势,巧打“侨”牌,发动海外乡亲捐资助建新村;针对靠近工业区的优势,以“工”兴村,引导村民兴办企业或就近到企业务工。新思路调动了村民的热情,催生了新变化,2007年,村里新上项目20多个,总投资900多万元。
    为帮助更多的村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从2006年开始,福州市全面启动“双百工程”,其主要内容是,在全市148个乡镇中,每个乡镇主抓一个示范村与一个整治村建设,帮助理清思路,促进发展,首批选305个村,两年一周期滚动建设、滚动发展。
    如何选择正确的发展思路?2006年底开始,该市为305个村编制了《“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主要推出了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农村服务业、农村劳动力转移5大类农村发展模式。
    5大类发展模式的中心都是发展经济,围绕这一中心,该市整合了项目、资金、人才等多方资源。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2007年,市、县、乡三级财政和村集体投入资金共10亿元,可实施的“双百工程”项目近1000项;以干部驻村任职为契机,促进机制创新,市委等4套班子共有36位市领导挂村指导,省、市、县、乡共有430多名机关干部驻村任职;以强化培训为手段,提高基层执政能力,2007年,市级举办“双百工程”村干部培训班600多人次;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建设,完成通村道路硬化170公里、自然村道路改造110公里、饮水改造1110户。
    2007年上半年,各“双百工程”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比当地乡镇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以上,农民现金收入增2~3个百分点以上,80%的“双百工程”村基本实现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0%的“双百工程”初步形成1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农村工业发展步伐走在全市村级前列,有效地激活了全市2000多个村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