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里造城的人
添加时间:2013-01-22 16:24 来源:点击:次
这是让所有中国人为之沸腾的一刻,每当看到它,人们就会想到一个不朽的名字——钱学森。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钱学森在我国治沙领域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
钱学森91岁高龄那一年,来自库布齐沙漠的一封来信引起了钱老的注意,写信的人是一位创业者,钱老亲自给他写了一封回信;到95岁高龄的时候,钱老还念念不忘这件事,又托人打电话鼓励那位创业者。那位创业者就是我们今天节目的主人公——赵永亮。
赵永亮:他们大部分都说我是疯子,创业的“创”,是不是“人”字下来一个“已”字,过来铡刀,就是人已经走在创业的路上,刀光剑影没有回头路。
赵永亮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人。这是一座创造了财富神话的城市,而赵永亮无疑是这个城市里创造了财富神话的人。2012年内蒙古的这份报纸表明,赵永亮以56亿净资产,位居内蒙古富豪榜前三甲。那么,赵永亮的财富神话是如何创造的,他为什么要给钱学森写信,让这位享誉中外的大科学家关注的,又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赵永亮:我认为这就是我们企业家该做的,把这里打造成中国西部第一村,打造成中国沙产业的硅谷,产值要达到1000个亿。这就是我的心愿,但这不吹牛。
这里是赵永亮的老家,6年前,这个村的所有村民都被赵永亮请到了另外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赵永亮一家六口人曾经就生活在这所房子里。
赵永亮:这就是我们全家6口人住的地方。
记者:住这么点?
赵永亮:就这么点,姊妹4个,爸爸妈妈就这么一盘炕,真的是太穷太穷了,饿得就睡不着,有时候自己反正是抓住什么都吃。真的一来就很心酸的。
小时候,能吃上一口羊肉是赵永亮最大的梦想,知道谁家吃羊肉,他就跑到顺风的地方闻风吹过来的羊肉味。
这位老人是赵永亮的干爷爷,也是他崇拜的第一个人。赵永亮七八岁开始就跟着干爷爷放羊,跟着干爷爷他偶尔能吃上一顿羊肉,而且知道了羊毛、羊绒以及羊的全部。
但到了14岁那年,赵永亮有一次给供销社送羊时发现,供销社的采购员竟然比爷爷的本领更神奇。
赵永亮:他这个工作就是神圣的,他说宰多少就是多少,我对那些把握准确的人特别神奇,怎么能看得这么准。
一只羊能杀多少肉,割多少毛,抓多少绒,从来不上称,全靠采购员的一双眼,他说多少就是多少。为了能多看看采购员的神奇本领,赵永亮抢着给供销社送羊。
从村里赶羊到供销社,一趟需要6天时间。6天时间里赵永亮就与羊生活在一起,所有羊他每天都摸一遍,暗暗揣摩着每只羊有多少斤肉、多少斤毛、多少斤绒,用心记下来,然后到了供销社与采购员对照,看看自己猜的准不准。
赵永亮:收购员收的时候我也自己悄悄的收,他收的时候我自己也有一本帐,我也在收,我试验我的准确度,开始不如人家,后来我就超过了他,为什么呢,苦练内功。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有一年供销社招工,16岁的赵永亮顺利成为一名采购员。
当年刚刚当上采购员的赵永亮,一上任就碰到了难题,一位老羊倌不相信赵永亮给自己的羊定的斤数,要跟他打赌。
这是让所有中国人为之沸腾的一刻,每当看到它,人们就会想到一个不朽的名字——钱学森。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钱学森在我国治沙领域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
钱学森91岁高龄那一年,来自库布齐沙漠的一封来信引起了钱老的注意,写信的人是一位创业者,钱老亲自给他写了一封回信;到95岁高龄的时候,钱老还念念不忘这件事,又托人打电话鼓励那位创业者。那位创业者就是我们今天节目的主人公——赵永亮。
赵永亮:他们大部分都说我是疯子,创业的“创”,是不是“人”字下来一个“已”字,过来铡刀,就是人已经走在创业的路上,刀光剑影没有回头路。
赵永亮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人。这是一座创造了财富神话的城市,而赵永亮无疑是这个城市里创造了财富神话的人。2012年内蒙古的这份报纸表明,赵永亮以56亿净资产,位居内蒙古富豪榜前三甲。那么,赵永亮的财富神话是如何创造的,他为什么要给钱学森写信,让这位享誉中外的大科学家关注的,又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呢?
赵永亮:我认为这就是我们企业家该做的,把这里打造成中国西部第一村,打造成中国沙产业的硅谷,产值要达到1000个亿。这就是我的心愿,但这不吹牛。
这里是赵永亮的老家,6年前,这个村的所有村民都被赵永亮请到了另外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赵永亮一家六口人曾经就生活在这所房子里。
赵永亮:这就是我们全家6口人住的地方。
记者:住这么点?
赵永亮:就这么点,姊妹4个,爸爸妈妈就这么一盘炕,真的是太穷太穷了,饿得就睡不着,有时候自己反正是抓住什么都吃。真的一来就很心酸的。
小时候,能吃上一口羊肉是赵永亮最大的梦想,知道谁家吃羊肉,他就跑到顺风的地方闻风吹过来的羊肉味。
这位老人是赵永亮的干爷爷,也是他崇拜的第一个人。赵永亮七八岁开始就跟着干爷爷放羊,跟着干爷爷他偶尔能吃上一顿羊肉,而且知道了羊毛、羊绒以及羊的全部。
但到了14岁那年,赵永亮有一次给供销社送羊时发现,供销社的采购员竟然比爷爷的本领更神奇。
赵永亮:他这个工作就是神圣的,他说宰多少就是多少,我对那些把握准确的人特别神奇,怎么能看得这么准。
一只羊能杀多少肉,割多少毛,抓多少绒,从来不上称,全靠采购员的一双眼,他说多少就是多少。为了能多看看采购员的神奇本领,赵永亮抢着给供销社送羊。
从村里赶羊到供销社,一趟需要6天时间。6天时间里赵永亮就与羊生活在一起,所有羊他每天都摸一遍,暗暗揣摩着每只羊有多少斤肉、多少斤毛、多少斤绒,用心记下来,然后到了供销社与采购员对照,看看自己猜的准不准。
赵永亮:收购员收的时候我也自己悄悄的收,他收的时候我自己也有一本帐,我也在收,我试验我的准确度,开始不如人家,后来我就超过了他,为什么呢,苦练内功。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有一年供销社招工,16岁的赵永亮顺利成为一名采购员。
当年刚刚当上采购员的赵永亮,一上任就碰到了难题,一位老羊倌不相信赵永亮给自己的羊定的斤数,要跟他打赌。
原鄂尔多斯副总 张全祥:说起羊绒界谁最精通,大家都会说赵永亮。说谁要把赵永亮拿到手里面,拿到赵永亮你要赚上几百万上千万太容易了,功不可没,鄂尔多斯集团30年大庆都标着有赵永亮。
但真正让赵永亮出名的却是一本书。1984年,赵永亮和当时的助手张全祥,把两人长期的实践和绝活编成了一本书——《山羊绒毛学》。这本书的出版奠定了赵永亮在羊绒界的地位。
记者:这本书是你写的?
赵永亮:对,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对山羊绒毛有一个真正的总结的东西,这个书后来就变成了工具书了,人们看了以后,只要是正常的东西,最起码就不会有上当受骗。你比如说我们讲的皮子上的绒和活羊身上的绒不一样,其实很简单,它就是死的羊和活的羊绒毛的回弹力不一样。
张全祥:这本书一下子成了教材了,世界上只有一本,没有第二本。
1988年33岁赵永亮就已经是副处级,前途一片光明,而那年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改变。
春节前他奶奶去世了,赵永亮赶回老家为奶奶发丧。回去的时候他特意买了一个大喇叭打算放哀乐,没想到他居然忘了一件事,村里压根没有通电。
赵永亮:当时奶奶去世以后灵堂就搭在这,放不了哀乐没办法呀,我就跪在这个灵堂前,就跪了一晚上。就想到我们这个地方怎么这么穷,还没有电。甚至连个哀乐都放不了。越想越觉得我应该下海,就是要彻底改变这个村子的面貌,我就下决心,自己就给自己下了个定义,你赵永亮连家乡的电都上不去你就是个狗熊,能把家乡整富了你可能是个英雄。
赵永亮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他决定通过自己创业改变这一切。1990年赵永亮以副处级的身份下海。
当时,能请到精通羊绒的人,就等于请到了财神爷。赵永亮下海后,很多实力雄厚的企业马上伸出了橄榄枝,但赵永亮不为所动,1991年偏偏去了大连的一家外资小企业。因为这家企业的老板唐悦淋女士同意了他的一个条件。
赵永亮:我说唐老板你要想让我给你帮这个忙,但我确实有个心愿,你要帮助我完成,她说你有什么心愿,我说我现在是没钱,你能不能帮我在家乡办一个企业,你就给我借上20万美元,我还不清你钱你不要变法人。
唐悦淋毫不犹豫出资20万美金,给赵永亮在鄂尔多斯建了一个羊绒纺织厂。
赵永亮:这就是当时最早最先我们建的这个厂,当时这里也是一片沙漠,当时我们建这个房子的时候,沙漠推得不行,后来我们把房子建成圆形的,你看。你看你看,你发现了嘛这都是圆形的。
记者:条件这么艰苦,你为什么要在当地建这样一家企业呢?
赵永亮:就觉得欠家乡的。
赵永亮刚到大连时,唐悦淋年销售额才80万元,3年后就达到3000多万元。1996年70多岁的唐悦淋回到加拿大定居,让赵永亮回到了鄂尔多斯,并把法人改成了赵永亮。
赵永亮:因为她回加拿大了嘛,我也不能亏她,我说我要报答她,她当时提出行了行了你把我的本还了我就不要了,我说不行,我要给你回报,我每年给你50万,一直给她20年,现在给了17年了,还有3年。
靠着出色的业务管理能力,赵永亮2年时间就把企业发展到销售额上亿元的规模。
2000以后,正赶上鄂尔多斯发展的黄金时期,赵永亮依托唐悦淋女士留下的这个企业,在壮大羊绒业务的同时,进军煤炭、房地产、酒店、物流等行业,到2001年,赵永亮旗下已经有6家地产,3座煤矿,5家酒店,资产达到30亿,成为鄂尔多斯公认的商业奇才。
然而,这种欢呼声在2001年的时候却戛然而止了。
2001年赵永亮要投资3亿实施一个更大胆的财富计划,计划一公布外界一片哗然,反对最激烈的就是公司的股东,赵永亮的亲弟弟差一点与他分道扬镳。因为所谓的财富计划,就是在鄂尔多斯周边的库部齐沙漠里种几十万亩沙柳。
弟弟 赵永明:去投资在一个永远也不可能有利润的这个项目里面去,你想怎么弄就怎么弄我不管了,我把桌子一拍我掉头就走了。
公司副总 张继平:大家都是奔着好的项目快的项目,利润高的项目去做,哪有企业把钱扔到沙漠里面,这种人好像没有,很多人认为有钱也不能这样烧钱吧。
赵永亮:像下棋一样,别人要看3部,我们要看7步,你不能今天投入明天就回报,哪有那么好的事。
那么,赵永亮怎么会想到这么个计划呢?这要从他最崇拜的一个人说起。赵永亮最崇拜的人就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鲜为人知的是,钱学森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还是最早提出开发沙产业的人,他认为中国16亿亩戈壁沙漠,蕴藏着无限宝贵的资源,要当做一个百年大计来开发利用。
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郝诚之: 他(钱学森)说能不能换一种思维,看沙漠资源,把这个过去误解为包袱、祸患、灾难的沙漠资源,通过科学技术很好的经营管理开发起来,所以他对美国人到月球人找未来的生存空间嗤之以鼻,他说与其到月球上寻找人类生存空间,为什么不把地球表层的沙漠资源,调查好、研究好、利用好,开发好。
赵永亮觉得自己的家乡濒临沙漠,只有在沙漠里创造财富,才能真正实现在奶奶灵前许下的诺言。但他的想法不被理解,有一天,他找到内蒙古沙产业协会副会长郝诚志彻夜长谈,当晚,他把自己的沙漠财富计划写成一封信,他要向自己的偶像钱学森求证、求助。
赵永亮:走投无路,自己真的没有方向了,人要是没有方向的时候,我就找了钱学森,我就给他写信。就是奔着试一试,但也要碰一碰,就是宁可碰了也不能叫误了,就这种感觉,确实是没有办法。
让赵永亮惊喜的是,当时已经91岁的钱学森,在病床上给他写了回信。
赵永亮:没想到钱老能给我们回信,我给你看看。
记者:很珍贵的。
赵永亮:非常珍贵的,他一辈子就给一个企业家,就是给我写的信。东达蒙古王集团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将林草沙三业结合起来,开创我国西部沙区开发21世纪的大农业!而且他对我们表示祝贺,向你们致敬!那种感觉就觉得自己,觉得无限光荣,那种劲就来了,从那我就说我要是办不成那件事我这辈子就不见人了。
得到大科学家钱学森的鼓励之后,赵永亮不再犹豫,铁了心要在沙漠里实施他的财富计划。
赵永亮:我说那你们说钱学森是傻子,钱学森就随便就签字表扬我,钱学森是害我,当时有钱学森的尚方宝剑我也就拍桌子,我说你们说,你们厉害还是钱学森厉害,钱学森认可我,你们认不认可我,大家就在那悄悄的。
经过2年苦战,赵永亮带领员工,在库布齐沙漠里栽下了20万亩沙柳。那么,沙柳与他的财富计划有什么关系呢?当这些千辛万苦种下的沙柳长大以后,赵永亮却花钱雇人把它们全砍了,而且有空还要亲自督战。
记者:你一天能砍多少沙柳?
沙柳基地工人 樊五根:一天20亩到30亩地。
记者:你每天砍树能赚多少钱?
迷彩衣男:平均每天大概200多元到300元钱。
记者:你们俩是配套的。以前呢?你干这活吗?
蓝衣男:以前没有。
记者:现在你们专门砍沙柳已经形成一个行业了?
迷彩衣男:对。
乱砍滥伐是违法行为,然而在这里,沙柳不砍也是种罪恶。
赵永亮:这个是半个月前平的沙柳,平完以后你看又长起来了,不平就死了。这个你要3到5年一直平它可以和人的寿命一样,活80年,但你要不平,再有今年,明年不平都死了,死了就不行,再也救不活了。
2003年赵永亮给出400元一吨的价格收购了50多万吨沙柳,以前没人要当柴火烧的沙柳一下子可以变成钱了,这是个历史性变化。种植沙柳国家还给补贴,现在又有人收购,这大大提高了当地农牧民种植沙柳的积极性。
鄂尔多斯副市长 王建国:他主动承揽了一些政府的一些项目,给我们政府分忧解愁,替我们政府分担了好多的社会责任。这个效果非常明显,在2000年之前,我们这个区域的植被的覆盖度在20%左右。那么现在的植被覆盖度达到了75%以上。
那么,沙柳真的能给他带来希望的财富吗?
赵永亮花巨资种植、收购这么多的沙柳,他到底要做什么呢?
答案之一就在这个废旧的厂子里。
这是赵永亮在种沙柳的同时改建的一个造纸厂,他把砍下来的沙柳作为造纸的新原料。3年时间造纸20万多吨,销售额达到十多亿元。
答案之二就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家具里。
这是赵永亮为沙柳找到的又一个财富方向。他们利用沙柳挺度好的特点,将沙柳做成了高密度板材。
内蒙古大学材料与艺术设计学院 教授 牛耕芜:从根部起下三分之二段,主要有做人造板,基本上在这个位置,从根部到这个位置。这个产品现在经济效益是很好,一立方板大概三百到四百块钱的净利润。
做高密度板这是沙柳产业的又一大飞跃,赵永亮把用沙柳做的板材卖到了欧美国家,而且造纸和板材都是当地的新型产业,又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沙产业开发不仅改变了沙柳的命运,也改变着沙漠的命运。
那么,赵永亮从沙漠里还能挖出多少财富?让人惊叹的是,就在用沙柳造纸、做板材的同时,赵永亮又出台了一个疯狂的计划,要在沙漠里建一座可容纳12万人口的农民城,他究竟怎样去建心中的那座城呢?
赵永亮,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位传奇人物,2001年,他收到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一封亲笔回信,从钱学森治沙理论中得到启发,在几十万亩沙漠里种下了沙柳,开发出用沙柳造纸、用沙柳做装饰材料的新型产业,创造了沙漠中的一个财富神话。
然而到了2004年,赵永亮又有了一个近乎疯狂的计划,他卖掉三座煤矿,要投资几十个亿,在沙漠里建一座12万人口的农民城。
副总 张继平:都认为赵永亮那个人是胡干,这个地方寸草不生水也没有、电也没有,什么也没有,怎么去搞。怎么去做到12万,简直是我们想是一个笑话。
弟弟 赵永明:我说这是多大包袱,到目前为止,谁都不敢去想,你这个想法有点离奇,有点超前。
怎么可能在沙漠里建一座城市?人们说,赵永亮纯粹是被大漠的风沙吹晕了头脑。但今天,赵永亮的疯狂计划正在成为现实。
这一大片建筑就是在沙漠里建起的,赵永亮不仅把他们村里的人搬迁到了这里,而且已经吸纳了来自12个省份的3万多农民来这里创业。
记者林玉红:你们都是从哪来?
甘肃移民 郑友:我们从甘肃过来。
记者:甘肃,你呢?
甘肃移民 张雪英:这是我老公。
记者:你们俩都是从甘肃过来的。你们俩是从什么地方过来的。
村民:赤峰的,东北的。
甘肃移民 郑友:有河北的,山东的,山西的,陕西的,可能有十几个省。
辽宁移民:我记得刚来的时候,打个出租车,我就问出租车司机,我说赵永亮这个人怎么样人品,他就给我说了一句话,就说赵永亮赵永亮,走到哪里哪里亮,就给我说了这么一句话。
赵永亮在沙漠里真的建起了一座城,而且通过一个财富计划,让这座城成了数万人创业的家园。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财富计划呢?
八年前的一天,赵永亮驱车50公里,来到内蒙库布齐沙漠里一个叫风干圪梁的地方。在这座高台上他久久沉思。
赵永亮:大冬天零下二十五六度的时候,我在这站了3个小时,当时想的没有这么大,就是想把我们村老百姓,因为他们太穷了,我想把他们带出来。
赵永亮想来想去,一个庞大的财富计划渐渐清晰。不仅要让他们村的人搬过来,而且逐步要建成一座可以让12万人有活干、能赚钱的创业城。然而,在公司其他人看来,这个计划,压根就是沙漠里看见了海市蜃楼。
副总 张继平:这一片没有人烟的沙漠里面要打造12万的城市,政府要做这个事,也没有十年八年做不成。
副书记 张国华:你在荒漠地区,又缺水又是一个,过去叫风干圪梁,这个地区搞的话,对企业的发展没什么好处。
赵永亮:我弟弟就讲了我们既不是扶贫办,也不是治沙站,我们这么做事为了啥,企业可能你这个决策下去就死掉了。
其实,赵永亮比谁都清楚这是一步险棋。按照他的计划,公司已经卖掉了3个日进斗金的煤矿,而往沙漠里砸几十亿,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赵永亮:因为它要砸进几十个亿,如果失败了,自己选择跳河死还是吃药死呢,还是自杀,当时想的怎么讲,因为确确实实是未知数。
赵永亮坚决要到沙漠里开辟一项新的产业,他逼着股东们通过这项决议,尽管他是有名的铁齿钢牙,但还是没人愿意为他的疯狂举动埋单,身为大股东的弟弟带头反对。
2004年9月19日,就在这间会议室里,赵永亮又开了一次会,一次让所有股东一辈子忘不了的会。
赵永亮:当时就在这个位子上,大家一片,我就是说你不同意咱就不散会,你们必须同意,不同意就死了,已经几个亿干进去了,我说那你实在不行我明天就吊死,我就自杀,没办法。
副总 张继平: 逼着大家去听,我们默默的听,感觉很遥远。
弟弟 赵永明:你是扶什么贫,你是帮人家也好,你用另外的形式帮,当时我们这么想,给人一点钱,小孩可以来我们家就业,什么都可以,但是你总不能建这东西,然后把他们移在这个地方,万一你要建的过程当中,你要不成功怎么办。
赵永亮:你说你在这个地方不给老百姓干事,你天天就挖人家的墙角,那老百姓能拥护你?老天爷能饶你?所有说企业家讲和谐你就拿钱,否则你都是狗皮膏药。
弟弟 赵永明: 我们讲我们的道理,他讲他的道理,然后就耗。
会议从中午一点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3点,不许吃饭,不许退场。所有股东都疲惫不堪,而赵永亮依然滔滔不绝,给大家灌输他的想法。
副书记 张国华:他已经铁了心这个事情,不管怎么样这个事情肯定得干。
副总 张继平: 行了行了,董事长,我们明天还要上班,你可以睡觉,我们睡不了觉,我们还有事做,我们就不吱声了,莫不吱声,同意不同意,也相当于同意了。
弟弟 赵永明:经不住董事长给我们讲这么多道理,然后我们也能理解董事长这一辈子他就要做那么一件事情,结果就同意了。
赵永亮:当时的这种较量实际上就是我们度量的较量,一个人世界观的较量,真正最后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的较量。我觉得一个人你活一生啥都没干,活了100岁存了100个亿,最后走了,百年之后怎么给你介绍生平呀,谁谁谁活了100岁,存款100亿,第三句话死了,就这样没有干啥。
从鄂尔多斯市往东50公里的沙漠中有个叫风干圪梁的地方,就是赵永亮要建一座农民城的地方。2004年赵永亮承包了风干圪梁周边45平方公里的沙漠。
一场沙漠造城计划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在沙漠里搞建筑,要把沙丘推平,要挖至沙子下面的土层,还得打深井取水。往往是,刚整理出一块,一股沙尘暴淹没过去就恢复了原状,他们一遍一遍的重复着,地基也一米又一米的扩展着。
朋友:韩平实:8年前开始,100多台推土机推到今天还在推,它的量是什么,就是这些推土机所损坏的零件拉了3卡车。
2006年,9月,第一期,2.4万平方米的房子建成了;2007年9月,第二批建成了,接着又有了第三批、第四批、直到第九批,赵永亮兴奋的给风干圪梁改了个响亮的名字风水梁。
赵永亮:因为风干圪梁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绝望的名字,风水梁给人听起来是个希望的名字,一个人最大的不幸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所以这个名字我觉得改的还是蛮好的。
风水梁的中心离赵永亮老家召沟村12公里。2006年,赵永亮回村劝说乡亲们都搬到风水梁开始新生活,承诺给所有人提供免费的新住房。
村民 杨三兰:当时我还有点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因为我们家好几口人怕搬到这生存不了。
赵永亮明白人们在担心什么,他向人们保证,到了风水梁,每家每户一年可以挣到五到十万元。
2006年,召勾村30多口人成了风水梁的第一批居民。
村民 杨三兰:原来老家太古老的环境下来这儿,考虑超市买点什么吃的,喝的,看个新闻电视,有点时间洗个澡,改天换地的一个面貌,心里头最后就踏实了。
赵永亮:全搬来,大家一看这是真的,陆续他们看着盖了这么多的房,哗哗哗的就去。
那么赵永亮又怎样让村民每年赚到5-10万元呢?
我们先看看村民杨三兰的房子,这个院子一共400平方米,分为两大功能区,东边的一半是人居住生活区,西边的另一半是獭兔养殖区。建这么一个院子投资几万元,村民都是无偿使用。
那么,赵永亮又图的是什么,那个庞大的财富计划又是什么呢,答案就与这些獭兔有关。
2001年开始,赵永亮先后投资3个多亿在沙漠里栽下20万亩沙柳,已经开发出造纸和高密度板材两大产业,然而造纸和板材只用沙柳的主干部分,大量的嫩条嫩叶却都浪费了。赵永亮把沙柳的细条嫩叶拿到权威部门做了检验,结果发现这些东西可以作为兔子的饲料。
赵永亮:这就是嫩条,这块里面是纤维,这里面就是木质素和蛋白,这就是最好的兔子的饲料。
记者:以前没有人把它利用起来去搞饲料。
赵永亮:以前不是搞饲料,以前就是种也没有人种。
赵永亮为这座12万人口的农民城,选定的主打项目就是养獭兔。由于对绒毛学有着精深了解,赵永亮认为,养獭兔是沙漠里最有前景的产业。
赵永亮:谁的地方养殖业没有这个地方好,因为这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你把獭兔拿到南方,它皮毛长不起来,你拿到北方,就太冷的地方皮板太薄,你把獭兔放到河边也不行,兔子怕潮,它会生杂病,一有了真菌病皮毛就坏了。就在这个沙漠上是干干净净的,ok这就是NO.1。
赵永亮确立了用沙柳养獭兔,围绕獭兔产业建一个城的方针,为了迅速形成规模,他的房子建的越来越快,而前来养獭兔的人也越来越多。
村民:赵老板就是说我们四川也是地震,叫我们到这边来,5期就是给四川人修的。
村民:当时是没想是啥都保障,就是让你来这儿挣钱。
村民:赵永亮给的出现这么个政策就是包你挣钱,所以说让大家伙都不敢相信。
村民:去年挣的比较好一点,10万多,今年估计也差不多。
到2011年,赵永亮在沙漠里建起了100万平方米的房子,从各地招来上万农民养獭兔创业,他们公司提供种兔、饲料、防疫等服务,而且集中回收。
记者:是你的兔子吗?
养殖户:是我的。
记者:一天交多少兔子?
养殖户:300多。
记者:300多能挣多少钱?
养殖户:1万多。
记者:一年养几批?
养殖户:20多批吧。
记者:我看你干的挺来劲。
养殖户:挣钱嘛,挣钱能不来劲吗?
那么,赵永亮怎么保证自己企业的利润呢?养兔子真那么神奇吗?
其实,养獭兔只是庞大财富计划的一个环节而已。赵永亮要筑巢引凤,2009年,他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邀请各地的有识之士来风水梁参观,他不停的推销着他的农民城,他要给风水梁招商引资。直到今天,来这里参观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赵永亮:用龙头企业去拉动,所以我们这个叫拉通联动经济杠杆,反弹琵琶,大家来这儿看看。不光光是个产业链,他是产业链加生物链,你看一个獭兔就可以拉6个链条,皮子、肉、睾丸、雪、内脏、粪便,粪便还拉着3个链条,大家知道最好又进行了生物链,獭兔一切的东西,没有用的一切乱七八糟的东西喂了貂,貂的下脚料喂了貉子,貉子的下脚料喂了狐狸,狐狸下脚料喂了狼,狼的下脚料变成药材,整个就是生态型,环保型科技型走的,这个产业发展起来真正就把我们加这个产业300个亿,加上工艺园区,这个地方10年以后产值要达到1000个亿。
因为獭兔上了规模,直接带动了兔肉食品加工业的发展,2008年,风水梁建起了两家大规模的食品加工厂。
由于獭兔上了规模,又吸引了几家狐狸、水貂养殖场;养殖户多了,又引来了饲料加工场和皮草加工厂。
这是赵永亮在沙漠里建起的服装厂。建厂伊始他就引进先进的裘皮加工技术,与国内5家知名厂商达成合作。他要用风水梁的獭兔皮、狐狸皮、貂皮,做出畅销世界的服装。
赵永亮:水貂绒做的,这件衣服16万元,这是貂皮,你看这是貉子,但这个貉子是珍贵动物,飞机驾驶员的领子必须用他,另外里面的绒毛你看多厚,这个绒毛干啥呢,就做贵妇人擦粉用,因为它没有静电。
记者 林玉红:摸起来手感差不多。
赵永亮:而且我们现在设计的款式,设计出1000多种。
记者 林玉红:往哪卖?
赵永亮:我们现在卖到欧洲,香港市场,美国市场,包括俄罗斯市场。
2011年,裘皮服装一项销售额就达到2.7 亿元。
产业发展让前来风水梁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大胆的创意使45平方公里的沙漠逐渐被炒热了。赵永亮与众不同的创富思路打动了很多企业家,进驻风水梁的企业又新添了光伏发电,生物制药,物流运输,酒店服务,甚至不少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也来这里淘金。
副书记 张国华:这也是他的商业理念,有一些东西不是我一个人能吃掉的东西,这个钱不是一个人能赚,只要有这么平台和这么个机会,咱们大家来做。
赵永亮:就是说我为什么要做城市,你要光靠一个养殖是活不了的,你12万农牧民进来,得多少户呀。养殖户就要达到1万多户。这1万多户来了以后,你的配套东西没有,将来也是生存不了,小孩上学怎么办,老人老了怎么办,最后带动了好多产业。我的大运输,大物流,还有大服务,还有大旅游,大文化,我们的生态影视城要建。
本来了无生机的沙漠,成了众多创业者的乐土,几年前被人称为海市蜃楼的那个计划,正在变为现实,食物链、生物链、产业链,风水梁上的财富链条不断拉长,2011年,总产值达到60亿元。同时风水梁作为一个宝贵的小城镇建设的新模式,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和认可。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 范晓健:他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改变家乡的面貌,积极旅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吸收了12个省的农民群众到这里来就业,产业发展,当地的沙漠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治理,而且也成了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发展的新模式,思路是非常有意义的。
政协副主席 伏来旺:他是把别的产业所获取的利润,不惜代价投到这个里边,这是牺牲精神,这个企业家为什么老百姓很称赞他,他就是这点精神可嘉。
内蒙古沙产业协会副会长 郝诚之:在践行钱老沙产业理论的过程中,是受到重视得到肯定取得成果并且为社会公认的第一人,不为穷人着想的富人,是不为大家关注的富人,用四个字叫为富不仁,赵永亮就不是这样,他心里一直连着他割不断分不开的父老乡亲。
赵永亮践行钱老沙产业开发理论,在茫茫沙漠规划梦想,创造奇迹。多年来他在总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的沙漠上,累计投入35亿元。今天,风水梁基础设施还在完善,产业链还在延伸。那个12万人口的农民之城、创业之城的梦想,正在一天天成为现实。
赵永亮:我就是要在这建立一个中国沙产业的硅谷,世界獭兔的航空母舰,中国西部第一村,这就是我的目的,这也是符合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的农村城市化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