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农民致富 >
青岛: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的成功样板
添加时间:2010-08-26 13:29    来源:未知点击:

  日前,从青岛市农机局传出消息:经测产,今年全市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比传统耕作模式增产14.1%。深入了解之后,记者发现,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增产背后的持续高产高效技术体系和创新的推广机制。著名保护性耕作专家、中国农大高焕文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青岛保护性耕作实施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尤其是高质量连片示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持续高产高效技术创新研究水平也在全国领先。”可以说,在这方面,青岛为全国的保护性耕作项目区树立了一个清晰的榜样。
“技术模式体系创新试验研究”初见成果
  2008年起,青岛市农机局与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启动了“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试验研究”课题,在平度市兰底镇已经实施3年保护性耕作的地块上建立起“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创新试验区”。课题由中国农业大学高焕文教授亲自主持,主要试验目的为: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即不多施肥、不多用水、不多耗油,不破坏土壤和生态环境),通过优化种植模式、完善技术体系、加强管理措施,3-5年内试验区实现比传统耕作增产20%,单位产量消耗的水、化肥、燃油量各减少30%,作业节本降低30%,使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为青岛市和全国保护性耕作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方向,建立技术模式体系。
  课题设计了小宽窄行、大宽窄行和宽行宽带三种小麦免耕种植模式,每种模式3次重复,加对照用传统模式共设置10个小区。测定小区土壤、作物、产量、资源消耗量。试验不同的种植模式及其相应的机具与技术体系。
  2010年测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种子、肥料和管理措施下,保护性耕作“小宽窄行”种植模式产量最高、比传统耕作增产16.4%;其次为“宽行宽带”增产11.4%,“大宽窄行”,产量比传统耕作低8%。首次反映出种植模式及其相应的免耕播种机对产量有重大影响,为保护性耕作产量上新台阶提出了努力方向,积累了宝贵经验。
“持续高产高效技术体系”大面积应用
  青岛市在进行高标准小区试验的同时,开展了大面积“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连片示范方”建设,专门制定了《青岛市持续高产保护性耕作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组成了农艺农机结合的技术指导队伍,进行了管理机制创新。《指导意见》主要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求4项基本作业规范,特别是严格控制播种作业质量;二是要求配套技术先进,选择适应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种植模式与优良品种,如采用拌种包衣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和草虫病害防控技术等。三是要求管理模式统一,示范方内种植模式、种子、化肥要实行“三统一”。
  青岛莱西市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农业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普遍推行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先进技术和措施。编印了《莱西市保护性耕作示范田小麦种植指导意见》,对保护性耕作小麦种植应掌握的关键技术和作业环节、作业机具的选用、肥料的选用、小麦种植技术标准等做出了具体要求,促进了农户和机手作业规范有序。
  自2009年秋到2010年春,青岛市遭受严重干旱和异常低温天气,造成麦苗群体偏小,个体发育差,受冻较重等问题。青岛市农机局及时组织农艺农机专家队伍进行田间考察和座谈讨论,印发了《青岛市春季保护性耕作麦田管理措施》,并深入田间进行生产指导,采取科学运筹肥水、划锄等措施,搞好后期管理,促进小麦增产。2010年,在莱西市的6000亩高产连片示范方,取得亩均559.4公斤的优异成绩,比传统耕作增产22.9%,开始展现出“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新体系建设”的作用与潜力。
创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机制
  在这方面,青岛市做出了很多有益尝试。首先就是实施高产连片示范方建设。青岛市目前有33个500亩-3000亩的保护性耕作高产连片示范方(涉及48个村、5000多户农户、合计面积3.5万亩),采取集中建设,以提高管理与作业水平。示范方内实行免耕播种作业补贴,作业由县农机部门和乡镇政府统一组织协调,以农机大户为主体,成立了10个农机专业作业服务队,选择了248名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机手实施免耕播种作业,实行统一模式,统一作业标准,统一结算。
  其中莱西市姜山镇、平度市兰底镇、即墨市灵山镇分别建成4000亩以上的高产连片示范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经对16个监测点测产,2010年保护性耕作小麦亩均500.4公斤,比传统耕作方式小麦增产14.1%,亩节本增效百元以上。
  其次是建立了保护性耕作推广员制度。青岛市选拔了100名在各地区威信高,对新技术、新机具接受快,并热心支持保护性耕作的种植大户、农机大户、村干部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作为保护性耕作推广员,建立了一支由县、镇、村、专业户组成的推广团队。
  推广员王玉芹是平度市兰底镇桑园村支部书记,她认识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越性后,承包1500多亩地,全部实施保护性耕作,带动当地百姓采用免耕播种,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即墨市灵山镇农机中心潘雅丽,农忙期间整天工作在田间地头,甚至连国庆长假也都没有一天休息,她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使当地群众深受感动,也都积极配合项目工作。
  这些推广员发挥了突出作用,为青岛“创新保护性耕作推广机制”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目前,青岛市已经建设了15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示范推广面积达到3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