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聚焦三农 >
农业部:确保今年粮食总产在1.05万亿斤以上
添加时间:2013-04-15 12:10    来源:点击:
    中新网2月27日电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业部近日明确了2013年种植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要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

   以下是《2013年种植业工作要点》全文: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促进种植业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意义重大。2013年种植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加快现代种植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夺丰收,攻坚克难促增产,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关键点,找准着力点,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促进粮食丰产丰收和种植业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种植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按照“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要求,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力争棉油糖菜等经济作物持续稳定发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力争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取得突破、北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开发试点取得进展、土肥水资源利用率有新提高、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新发展,强化种植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夯实种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开创现代种植业发展新局面。

  一、深入推进高产创建,扎实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全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一)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继续组织实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制定实施方案,整合资源力量,加强督导检查,强化考核奖励,推动重大政策、重点工作和关键措施落实。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粮食生产力争实现“两增一稳”,即夏粮增产、早稻增产、秋粮稳定。加强信息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扩大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面积,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69亿亩以上。加快新技术推广,科学布局品种,集成配套技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高产关键技术,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二)深入推进高产创建。按照扩大面积、总结提高、系统集成、主攻“短板”的思路,突出抓好12500个粮棉油糖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建设,探索推进示范片和整建制推进试点县乡镇轮换,进一步扩大高产创建辐射范围。继续开展5个整(市)、50个整县(市)、500个整乡(镇)整建制推进试点,开展高产创建整建制绩效评价。选择10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产创建示范片,开展“百企千社联千片”对接试点。加强宣传引导,与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合作,对各地涌现的高产粮王进行深度系列报道。

  (三)大力实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在总结高产创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成熟技术模式,将星罗棋布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成熟技术,组装成区域性、标准化的增产技术模式,率先在东北玉米水稻产区、黄淮海小麦玉米产区、长江中下游水稻油菜产区、西南西北马铃薯玉米产区开展试点。针对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实施黄淮海砂姜黑土改造等9大科技攻关,集中力量,分区推进、分片落实。加强协调指导,强化责任落实,合力推进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建立督查制度,每个增产模式攻关任务做到每季一调度,半年一碰头,全年一总结。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宣传各地增产模式攻关的成效和好做法,营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的良好氛围。

  (四)突出抓好关键环节指导服务。在春耕、“三夏”、“三秋”的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制定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组织督导组分赴主产区,督促检查小麦“一喷三防”、水稻集中育秧等重大技术措施落实情况,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突出抓好重点地区,分区域推动面积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东北地区重点抓好适时春播,确保面积稳定;黄淮海地区重点抓好冬小麦、夏玉米生产,力争“两熟”创高产;南方地区重点抓好水稻“单改双”和间套种,挖掘单产潜力;西北地区重点抓好“压夏扩秋”,力争产量稳中有增。

  二、深入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全力促进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稳定发展

  (五)促进棉油糖稳定发展。稳定棉花、油料、糖料种植面积,强化政策宣传引导,力争棉花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重点稳住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适度发展西北内陆棉区。力争油料作物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重点扩大长江流域冬油菜和黄淮海及东北农牧交错区花生种植面积。力争糖料面积稳定在2900万亩以上,重点稳住南方甘蔗产区。大力推广高产稳产关键技术,棉花重点推广以轻简育苗移栽为主的棉花节本增效技术,油料重点推广机械种植收获技术,糖料重点推广健康种苗等高产技术,提高生产的科技水平。

  (六)深入推进标准园创建。进一步推进标准园创建由“园”到“区”、由“产”到“销”拓展。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重点在6个蔬菜优势区域、5个柑橘优势区域、4个茶叶优势区域抓好50个有规模、高水平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加强标准园创建指导服务,在第一批标准园创建单位中,选择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承担由园到区创建活动。组织由栽培、植保、土肥、商品化处理等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重点是由“园”到“区”拓展培训。整合项目资金,完善设施设备,开展农资统购统供、种苗统育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产品统一处理加工、销售统一品牌等“五统一”服务,切实提高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七)开展园艺作物“三品”提升行动。针对园艺作物生产发展中的问题,组织开展“三品”提升行动,重点是推进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组织专家对水果、茶叶等园艺作物的品种资源进行摸底调查,结合实施种子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良一批老化品种,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生态栽培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建立全程质量监管制度,建设一批特色突出、质量优良的生产基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优势产区打造一批精品果园、茶园,筛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等产销对接会,搭建展示推介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园艺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