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储备风险调节机制
由于近些年连续启动政策性收购,市场粮价出现三个倒挂,即原粮和成品粮倒挂、产区和销区倒挂、国内和国际倒挂。由此带来3个问题,一是市场低迷,购销不畅,粮食下游产业开工不足、亏损加大;二是储备粮轮换亏损,特别是稻谷轮换亏损十分严重;三是国家财政补贴大幅增加。这些问题已影响到储备正常运行,应当建立储备的风险调节机制。主要考虑是,将近些年政策性粮油拍卖形成的财政盈余作为风险保障基金,取之于储备、用之于储备。同时,明确启动风险保障范围,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允许动用储备风险基金。包括:粮价由于政策性原因出现新陈价差过大,导致现有轮换财政包干政策难以兜住,出现轮换亏损;国家大规模动用储备,导致储备规模减少并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和稳定等。建立费用补贴调节机制,综合考虑储备投入、人工成本、粮价变化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按照正向激励的原则,建立费用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加强中储备粮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储备粮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储得下、调得动、管得好”,相应需要加强仓储体系建设、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和智能化粮库建设。
根据储备三条保障线的思路,根据未来粮食消费量增长情况,逐步增加中央储备粮规模。同时,结合储备增加的品种、结构、布局,建设与之相匹配的仓容,基本实现中央储备粮在直属库内自储。
分三步走建设北粮南运通道。第一步健全东北粮食物流收纳发运体系;第二步健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中转接卸体系,填补重要物流中转节点空白。第三步健全重点产销区物流体系。通过三步走,贯通北粮南运的物流通道,解决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区域错位分布的问题,力争到2018年实现年粮食中转量1000万吨,粮食跨省购销量达800万吨。
实施智能化粮库建设规划,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储备库的人财物和粮食购销调存进行全方位监控。先行完成与确保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直接相关的子系统建设,重点改造粮情远程监测系统、数量在线监测系统、智能出入库监管系统、智能通风系统、智能气调系统等5个智能化系统,争取3年时间内覆盖所有中央储备粮承储库点,真正把保百姓饭碗的储备粮管住、管好。
目前国有粮食仓储、物流等资源比较分散。为利用好社会资源,应加大资产整合,提高中央储备粮基础设施完善的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