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理论前沿 > 百家争鸣 >
外源融资 资金互助社的出路还是歧途?
添加时间:2009-06-24 08:46    来源:未知点击:

   6月3日,第二届草根金融论坛暨小额信贷组织培训班的学员们踏入吉林省梨树县,迎接他们的是两块新奇的招牌:梨树县三联信托农村担保合作社、梨树县白山乡诚达农民信用担保合作社。
   当全国大多数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还在为生存下去而挣扎时,吉林省梨树县的先行者们,已经悄然发生蜕变,他们各出奇招,来化解融资难的问题:全国第一家拿到金融许可证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梨树县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开始了信托业务;白山乡诚达农村资金互助社通过担保,从白山乡农信社拿到了150万元的批发资金;小城子镇利民农村资金互助社连续两年获得发放政府农业补贴的权利……
   这些创新使得梨树县再次走在全国农村合作金融领域的先列。然而,两天考察学习后,小额信贷组织培训班的学员们却为此展开激烈争论,有人批评梨树县农村资金互助社变了味,走向了外源融资的道路,丢掉了“互助”的性质;也有人认为他们太保守,步子不够大……
  出奇招突破融资困境
   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走上了信托的路子。这家全国最早取得金融许可证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步子迈得小心翼翼。
   近日,木工周绍东和养猪户董长力各从白山乡诚达农村资金互助社拿到了5000元贷款,这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5000元资金的来头不小,它不是一般的资金互助社贷款,而是通过白山乡诚达农民信用担保合作社担保,向白山乡农村信用社取得的150万元批发资金中的一部分。
   虽然社员从最初的6户增长到目前的55户,但资金不足问题还是困扰着这个成立不到3个月的互助社。理事长马山透露,目前互助社的股金总额为19万元,社员的贷款需求异常旺盛,导致资金严重短缺。
   怎么办?马山等人希望向白山乡农信社融资,可是农信社财大气粗,怎么会理会诚达这样一个刚呱呱落地的互助社呢?在民间金融专家姜柏林的协调和指导下,2009年3月,一块“梨树县白山乡诚达农民信用担保合作社”的牌子挂了起来,这个担保合作社由马山等人出资30万元,存入白山乡农信社进行担保,以5倍的杠杆获得150万元的批发资金。之后,担保合作社用这笔资金向社员发放贷款,月息为9‰,而给农信社的月息为3‰-4‰之间。担保合作社可以获得每年6%的利润。
   诚达互助社理事丁立强认为,农信社将贷款批发给担保合作社,一方面,可以将贷款风险外包,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农信社贷前调查、贷中审核、贷后检查的成本,双方皆大欢喜。
   诚达农民信用担保合作社与诚达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目前,诚达只贷出5万元的资金,剩余的100多万元资金是否需要向农信社支付利息?马山表示,贷款是从发放当日开始计息的,如果没有发出贷款,便不用计息。
   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则走上了信托的路子。这家全国最早获得金融许可证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步子迈得小心翼翼。2009年3月10日,百信将“梨树县三联信托农村担保合作社”的招牌挂到了百米外的综合服务中心,其中的人马,都是村中的妇女。
   有调查显示,闫家村的资金缺口约700万元,而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仅有116户社员,股金14万余元。巨大的资金缺口让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理事长姜志国不得不另寻出路,他通过个人的关系,从四平市获得了两笔信托资金,一笔4万元,一笔15万元。信托资金采用贷款或风险保证金的运用方式,贷款利息或担保收入在扣除各项管理费后,余额作为信托收益由受益人享有,年预期收益率为6%。据了解,目前百信的信托资金已经发放出4万元,大多数是社员用来养猪。
   但是,这个获得了金融许可证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存款业务上却没有太大突破。截至日前,百信帐面上的存款只有2万余元,存款的人数从5月的4人减少为3人。姜志国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盘子小,而国家对存款的利息定得死,只能执行国家基准利率,“农户当然会选择更保险的金融机构。”
   小城子镇利民资金互助社已经连续两年发放政府的农业补贴。2008年,理事长李明与镇财政所沟通,将该镇能繁母猪补贴通过利民资金互助社发放,总计20多万元;2009年,李明与梨树县农村资产管理局沟通,将小城子镇的种粮直补拿到利民资金互助社发放,总计100多万元。为此,资金互助社需要整理全镇农户的信息,保证农民能够快速拿到补贴。
   姜志国对利民资金互助社的做法颇为欣赏,他认为如此巨额的资金,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互助社的资金困难。但是李明认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利民资金互助社在政府和农民中的地位,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现在是免费为政府干活,以后如果做大了,还是要收费的。”李明表示。
  镇级互助社发展加速
   虽然百信在梨树县所有农村资金互助社中规模是比较小的,但却是制度最为健全的,也正因为规模小,才容易复制,因为制度全,容易为他人提供样本。
   各种创新手法不能掩盖梨树县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不均衡性,虽然差不多同时起步,镇级农村资金互助社已经把村级社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百信互助社业务范围限定在闫家村,从2007年3月9日成立至今,该社社员只从32户增长到116户,股金总额从101800元增加到144400元,只增加了42600元。姜志国也坦承,百信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小农,规模大一点的农户基本上没有兴趣加入。
   而地处小城子镇的利民农村资金互助社却大不相同,它于2007年3月17日成立,仅仅晚于百信8天,但现在已有社员1000户,股金370万元。据了解,两年来,利民互助社的股金总额一直在飞升,2007年130万元,2008年270万元,李明预计今年将达到500万元。由于贷款利率较高(月息1.245分),利民互助社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在2007年年末,社员每万元获得分红600元,而2008年年末则每万元获得分红802元!
   导致各家互助社发展速度差异的因素,除了地处镇与村之间的地域差异外,还有内部激励机制的不同。利民互助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薪酬奖励办法,社员除了获得分红外,如果吸收新的社员入股,将可获得其入股股金总额1.5%的绩效工资,在年终结算时统一发放;如果社员发展了新增贷款,且贷款本金和利息及时归还,将获得贷款利息15%的绩效工资。例如,一个社员一年吸收了20万股金入社,另外新增了贷款20万,将总计获得近7500元的绩效工资,再加上股金的分红,一个社员一年获得收益将非常可观。
   激励机制推动着利民互助社的快速发展,如今,利民互助社已经是仅次于小城子镇农信社的第二大金融组织,“现在农信社还不太重视我们,但早晚会重视。”李明雄心勃勃。
   而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则除了会计可以获得固定的收入外,其他人都是义务工作,没有报酬。来自江苏阜宁县硕集镇的学员周严东认为,资金互助社应该强调效率,“现在还是靠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怎么可能做得好?”
   草根金融论坛发起人谢勇模替百信互助社辩护说,虽然百信在梨树县所有农村资金互助社中规模是比较小的,但却是制度最为健全的,也正因为规模小,才容易复制,因为制度全,容易为他人提供样本。
  互助社未来走向联合?
   姜志国把目光放到全国,构想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协会,以合作社为载体,成立合作社超市,每个地方都将各自的农产品拿出来,放入超市里销售。
   梨树县三个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做法,引起了小额信贷组织培训班学员的激烈争论。
   “资金互助社不能关起门来搞。”周严东直接指出,百信的步子迈得太小,太保守。他认为,既然资金互助社融资困难,在存款方面可以通过变通的方法给存款户一定的优惠,这样才能吸收更多的存款。
   姜志国认为很难突破存款瓶颈,闫家村村民总共存款不过几十万元,而如果优惠,他担心会触犯红线——“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来自北京的学员朱红林认为,既然叫做农村资金互助社,就应当强调互助性,走内源融资的路,目的是解决社员之间的贷款需求,而目前资金互助社大量从外部融资,这样会严重冲击资金互助社的资金安全,“银行等机构都是市场经济的元素,他们强调风险收益,把他们吸收进来,跟资金互助社的性质冲突。”
   此外,有学员认为,大量外源融资会给互助社成员带来不公平,因为外源融资需要支付利息,实际上是给对方的报酬,而互助社投入股金用于互助社发放贷款,却无法取得利息,而且从目前来看,百信或者诚达也没有给社员分红,如此不是产生了新的不平等?
   对此,农村资金互助社业务顾问、农村金融实践专家仵占元认为,应当将农村资金互助社当作一项事业来做,现在资金互助社的主要局限就是规模太小,解决了融资问题,就可以取得大的发展,他认为寻找更多的外源资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合作社专家沙龙秘书长周连云认为,尽管存在诸多争议,梨树县的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其创新和模式不一,给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姜柏林认为,目前梨树县三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做法都是为了解决小生产与大银行之间的矛盾,这是顺应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因此,他直接将这些农村资金互助社称为“适应农村新型生产关系的载体”。
   不管争议如何,实践中发芽成长的梨树县10余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创新,再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它们已经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李明在酝酿成立资金互助社协会,将梨树县16家互助社组织起来,在购买农资、信息共享、同业拆借等方面进行合作,改变各自单打独斗的局面。而姜志国更是把目光放到全国,构想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协会,以合作社为载体,成立合作社超市,每个地方都将各自的农产品拿出来,放入超市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