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是畜牧产业大市,随着畜禽饲养量的快速增长及规模化饲养程度的提高,畜禽粪便和污水污染、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难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全市宜居乡村建设,消除畜牧业环境污染已是势在必行。近年来,铁岭市通过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程”,不仅解决了畜牧业自身发展对环境影响的问题,同时还通过推进“农作物秸秆养畜工程”发展草食家畜,把废弃的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在实现畜牧业发展的同时还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空气污染加重的难题。“三大工程”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全市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之路。
“一场一策”全面推进规模养殖场粪污整治
铁岭市畜牧业总量大,畜禽品种齐全,饲养工艺模式各不相同,规模相差悬殊,如果采用统一的处理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避免工作中一刀切,有针对性地开展畜牧业减排,2014年开始,畜牧和环保部门对全市主要畜禽品种和不同规模养殖场逐户调研,针对全市620多家规模养殖场不同情况,结合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建设要求,帮助制定完成了粪污减排“一场一策”方案,按照规模养殖场严格执行“四改两分再利用”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建设有机肥场、污水处理池、粪便发酵场等不同处理模式,最终实现粪污还田循环利用。目前全市万头以上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年内还将有25家较大规模的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成投入运行,为改善、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标准设施建设提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水平
为解决病死动物处理难题,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确保畜产品安全,铁岭市从市级大型无害化处理中心,大、中型养殖场和村级处理点各个层面高标准、全方位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铁岭市政府与浙江一家环保公司达成合作共识,由该公司在铁岭投资建设一家东北最高标准的病死畜禽无害处理中心,年内建成投产。项目将在全市范围设立收集点,收集病死动物并运至中心统一作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有机玻璃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罐是目前能够高效、安全、环保、科学的处理病死动物的设备,为此,铁岭市投入财政资金,对加装高效无害化处理装置的大、中型养殖企业予以补贴。到目前,全市已安装并投入使用无害化处理罐已经达到161个。针对农村散养户目前还不具备无害化处理设施、对村屯环境危害较大的实际情况,铁岭在全市30个畜禽饲养密度较大的村屯启动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点建设工作,在每个处理点建设2个玻璃钢无害化处理窖及配套设施,由专人负责管理,对村屯及附近的病死动物收集并作无害化处理。通过完善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已基本实现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全覆盖。
秸秆饲料化利用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共赢
铁岭是全省玉米主产区和草食家畜养殖大市,年玉米秸秆产量达到440万吨,由于缺少政策推动,大量秸秆综合利用转化不足,秸秆养畜积极性普遍不高,一些农户出现大量焚烧秸秆现象,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更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为此,从今年起,市政府确定在全市实施秸秆养畜工程,并且为调动养殖户发展秸秆养畜的积极性,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秸秆养畜,对新建青黄贮窖、贮壕等基础设施的养殖企业、养殖大户给予适当补贴。到2020年,全市秸秆饲料化将达到30%,6年利用秸秆总量达到460万吨以上,相当于节约粮食102万吨,可增加效益20.4亿元。通过实施秸秆养畜工程,科学设计、建设一批高标准的青黄贮窖、贮壕和秸秆饲料储备库,夯实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发展基础;购置秸秆收获、加工机械设备,提高秸秆饲料生产加工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力度,改善和提升秸秆饲料品质,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通过秸秆养畜工程的实施,将在全市扶持和培育10个以上的秸秆贮制、加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专业化秸秆收集贮运、加工调制流动服务队,服务和引导秸秆饲料化利用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