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特色乡镇 > 特色产业群 >
文县扶贫特色产业开发侧记
添加时间:2013-04-15 11:57    来源:点击:

  阳春三月,文县扶贫部门抢抓植树大好时机,组织发动群众在两江沿岸栽植油橄榄、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果,培育扶贫产业,截至目前,已栽植油橄榄3100亩、核桃2.3万亩,进行科学管护4.8万亩,扶贫产业开发取得了良好成效。

  扶贫开发产业先行

  “看着这满树开花的油橄榄,我感到非常高兴,多亏了产业扶贫好政策,帮助我们学会了橄榄树嫁接技术和品种改良,支持我们建设产业基地……”文县临江乡月亮坝村民王福平一想到挂满花苞的油橄榄园就满心欢喜。他家栽植了3亩油橄榄,去年60%的树开始挂果,在当地油橄榄加工厂卖了4000多元钱,预计今年收入可超过万元。

  自从实施扶贫特色产业开发以来,文县通过积极向农户提供种苗、加强科技培训、调优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建设油橄榄加工厂、拓展销售渠道等措施,使当地群众成功实现脱贫致富目标,人均纯收入达到2386元,实现了产业化,油橄榄产业成为临江片群众的新兴产业。

  今年以来,文县按照“产业支撑、强化基础、综合配套、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工作要求,把扶贫特色产业开发和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统筹谋划,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根据白龙江沿岸的临江片七个乡镇气候适合油橄榄栽植的优势,县上制定了扶贫产业总体规划,由县扶贫部门牵头,县农牧、林业、水保等部门配合,整合项目、资金,各乡镇具体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文县坚持引进业主开发与群众自主开发相结合,探索政府扶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户的方式,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确保产业基地开发一处、成功一处、受益一处。

  产业开发基础先行

  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文县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整合扶贫、国土、交通、水保、林业、农牧等部门项目资金,为扶贫特色产业开发奠定了基础。

  一条砂石铺就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农用车、摩托车在公路上穿梭。这是记者在临江乡欧家坝油橄榄基地看到的情景。“以前没有修公路的时候,树苗、水、肥料都要靠人背畜驮上山来,现在好了,县上修通了公路,修建了灌溉设施,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正在往橄榄园运肥料的欧家坝村民张玉清告诉记者。

  舍书乡茹家村沟口社共有土地1680亩,目前已经全部栽植了油橄榄,县扶贫部门多方筹集资金,修建产业路2条18公里,建设提灌2套,解决了浇水、通行难题;临江乡临江村油橄榄基地,县扶贫部门修建产业路4公里,平整荒山1200亩,修建水渠1500米,铺设管网2200米,修建蓄水池10个;天池乡王家庄油橄榄基地,县扶贫部门先期修通产业路3公里,整理土地800亩,修建蓄水池12个,配备引水管道8000米。

  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快了基地建设,保证了苗木成活率,促进了产业发展。

  基础建设培训先行

  “管护油橄榄要做到科学栽培,细致管理,要识别品种,提前嫁接。在开花前后一周浇水最合适,春分前后一周嫁接最合适。”临江乡月亮坝村油橄榄“土专家”王福禄正在为当地种植户讲解油橄榄田间管理知识。

  为了提高经济林管护水平,文县邀请外地“洋专家”和本地“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讲解核桃、花椒、油橄榄等经济林剪枝、嫁接、浇水、施肥等管护知识。依托县委党校举办了油橄榄栽植培训班。同时,县上组织从事油橄榄加工的技术人员,到武都等周边加工厂,现场学习油橄榄加工技术,掌握加工流程,提高科技能力。

  培训一人,致富一家。通过培训,培养了一大批科技明白人和致富带头人,为扶贫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