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日前下发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专项工作方案,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重点培育发展200个左右的集群,通过政策扶持,使集群规模进一步扩大,集群销售收入达到1万亿元左右。
方案提出的目标还有,基地建设成效明显,集群原料自给率达到50%以上;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集群带动农户数量达到1000万户以上,带动农民年增收100亿元以上,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新产品的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明显提高,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
对此,河南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12年10月—2013年12月,重点是抓集群的项目建设,通过实施新上项目和扩建项目,提高集群内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扩大基地规模,健全市场体系。力争到2013年年底,建成或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第二阶段为2014年1月— 2015年12月,在持续推动集群规模扩大的基础上,重点抓新产品研发、品牌培育及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推动产品结构升级,提高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并培育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集群的培育由省、省辖市、县三级负责。省培育80个左右,重点培育优势主导产业、高成长性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和规模较大的集群。省辖市、各县市区培育120个左右,重点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
同时,扶持政策既多又强。集群享受产业集聚区的用地优惠政策。对符合上市条件涉农龙头企业的培育,优先列入上市计划。对集群内龙头企业用电较为集中的大户实行用电直购政策。对集群内龙头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给予补助。河南将在每年年底,按照集群的基本标准和条件认定一批集群并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