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特色乡镇 > 特色产业群 >
太原拉动山西花卉产业发展
添加时间:2012-11-13 11:41    来源:未知点击:

    眼下的太原花卉市场花香袭人,不但汇聚了来自全国的精优品种,而且产、学、研三力并发,示范基地带动、龙头企业牵动、基地农户联动,太原的花卉种植产业发展迅猛,本土的花卉品牌也开始走向全国,小小的鲜花正在成为新的经济产业。
  流动的卖花摊  深秋时节,上午10点,太原市小店区真武路上除了三三两两路过的车辆,少见人影。小刘已忙出一身汗来,将近百盆的花从车上搬下,码放整齐。小刘一天的生意,就从伺候这些花花草草开始。
   小刘是一个流动的花商,哪里赶会,哪里有新的小区落成,他的花摊就摆到哪里。这种生意模式是不被同行认可的,除了四处打游击的尴尬身份外,利润薄弱也不被看好。少了同行的效仿和跟进,小刘的摊子越摆越大,从原来三轮车上的十几盆花,到现在一摆就是40多平方米的面积。9月、10月是搬家、装修的高峰期,小刘特意加大了绿萝、吊兰、月季、虎尾兰、芦荟、常春藤等植物的数量。连日来,这些品种都持续旺销。
  小刘认为自己最大的赢点之一是降低了消费者购物的渠道成本。太原市区的花卉市场除了迎泽桥西和迎泽公园外,杏花岭区的杨家峪花卉市场、小店区的龙田花卉市场都较为偏远,消费者购买不方便,而且商家并不提供免费送货。
  而遍布于太原市晋源区、杏花岭区的花卉种植产业发展迅猛,为许多和小刘一样的花商提供了便利的资源条件。小刘常年出入太原市周边的花农大棚中,灵活的经营方式使他和花农们达成长期的合作,进货非常方便。依托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没有固定花房的小刘一样能赚钱。
  研发瞄准高精专  做了10年的花卉生意,金旺花业的张先生觉得今年经营有些难。一是市场流通的品种相似,二是利润空间越来越透明。
  张先生经营的花卉品种主要以中高档为主。为了避免同行中在价格和品种方面的比较,他经常去外地进货,用差异化的特色来缓解日益紧迫的市场压力。但长途物流、人工费用等开支又加大了运营成本,让很多花商左右为难。有段时间,扩充进货的渠道成为张先生最重要的事情。
  张先生说,每月河南、山东的花卉批发商都会带着大车到山西一趟,近八成花商都会去挑选,一些大型的观叶植物、盆景等中高档花卉占据了太原较多的市场份额。山西省花卉产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本地研发培育的中高档花卉品种单一、数量有限,缺乏有话语权的花卉品牌,难在短时间内抢占市场份额,所以各大花卉市场还是多依赖于外地供应,但这种局面不久就将改变。
  10月8日,花卉种苗组培繁育中心在太原市晋源区梅芝园艺基地建成并投入运营,这是山西省首个通过院企合作、自主研发、独立运营、外向发展模式的花卉种苗组培繁育中心。
  参与研发中心组建的负责人张杰告诉记者,花种组培繁育研发不但需要优秀的工人控制技术,来满足花种繁育期间对温度、湿度、光照、营养、无菌环境的严苛的条件,而且需要专门的研发团队在选种、接种、育种各个技术环节的标准化操作、反复试验和通力合作,才能培育出品种优、品质好、繁殖能力强、成本低的优良品种。
  由晋源区梅芝园艺创建的花卉种苗组培繁育中心不但填补了山西省的空白,而且彻底告别了一直依赖国外种苗和国内几家种苗大基地的历史。
  花卉经济新坐标  据梅芝园艺盆花生产基地负责人郑梅梅介绍,过去几年,太原花卉依托得天独厚的四季分明、早晚温差大、光照足、气候干燥的自然优势,成就了太原花卉花期长、色泽艳、杆粗壮、叶厚实的优良品质,成为市场新宠,产品远销昆明、上海、南京、北京、西安、武汉、银川、沈阳、天津、郑州等20多个城市和地区。但是在花种、花肥、花苗上受制于人,除了进口成本高外,在品种、质量、数量上没有选择权,导致新、特、优的花种为少数大基地垄断,刚刚兴起的太原花卉渐失优势。
  梅芝花艺从人才引进到技术攻关、从资金运作到设备研发整整用了3年时间,从过去进口一株花8元到如今自主培育仅需2元,培育“科技芯”成为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该公司还聘请荷兰安祖公司、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等做长期的技术顾问,仅成本一项一年就可节省400余万元。更主要的是,能进一步利用自主研发能力,抢占产品在品质、数量、质量和繁殖能力强方面的优势和先机,还可为周边花农提供充足的优质低价的花种和技术,培育和带动花卉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企业发展、花农受益的双赢格局。“让科技引领实现由单一经销转为自主研发培育,由品牌打造带动产业群规模扩张,由传统粗放型模式向现代科技产业转变,由简单依靠规模数量向综合经济效益发展”。
  为提升花卉产业的科研能力,山西省由10家企业、12所高校、3处科研单位成立的山西首家花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在力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靠高技术花卉人才增强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