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特色乡镇 > 特色产业群 >
品牌绿色农业成为甘肃庆阳农民增收新亮点
添加时间:2007-05-18 00:00    来源:点击:

    近年来,甘肃庆阳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围绕“草畜、果品、瓜菜”三大产业开发和紫花苜蓿、肉牛、肉绒羊、白瓜籽(油葵)、苹果、黄花菜“六个百万”工程建设,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通过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在全市逐步培育发展起了一大批“名、优、特”农畜产品,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业增收。目前,全市的白瓜籽、浓缩苹果汁、鲜苹果、杏仁、杏干、苹果圈、香包文化产品、劳工手套等特色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从零星出口供货到大规模直接出口的嬗变和飞跃。全市8县(区)县县有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出口产品达到15类280多个品种,年出口供货总值超过3.5亿人民币,其中白瓜籽出口量占到全国总出口的70%以上。全市农产品出口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 
    在发展品牌农业方面,各县(区)都采取了不同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西峰区实施了以“绿色西峰”、旅游农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品牌农业发展工程。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不断拓展和延伸农业功能,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用工业园区理念将农业规模基地转变为农业特色园区,推进农产品质量体系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突出发展十大名牌农业。在继续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的基础上,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为了不断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正宁县在大力发展烟、果、畜、菜、菇五大支柱产业的同时,积极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县上先后引进推广了NC-89优质烤烟,山东长富1号大葱,丰收1号小麦良种,长富、秋富系列富士苹果、秦冠、王林苹果及晋枣等优质果品,波尔山羊、安格期肉牛、长白猪特色养殖等20多个农业新优品种以及配方施肥、摘叶转果、暖棚饲养、温室栽培等10多项实用技术,使五大支柱产业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同时,县上还重点抓好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对接工作,一方面通过对传统优势农产品进行梳理,在精包装、品牌认证上做文章;另一方面瞄准市场需求,建立了5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制定了瓜果、蔬菜等大宗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他们还鼓励农民向科技要质量,靠质量增效益。县上先后注册了“陇蜜”牌苹果、“宫河”牌大葱商标,并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此外,“醉杨妃”牌果脯、宏源种业、西龙食用菌、紫苏保健油、“曾良”牌系列酒等品牌也相继问世。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正宁农产品身价倍增。虽然“宫河”大葱平均每公斤市场价比一般葱价高出了0.60元,但慕名而来的外地客商还是络绎不绝。 
    合水县通过对产品注册商标扩大宣传,便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农产品成为市场的“抢手货”,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蓓蕾”牌金针菜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使产品身价倍增,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远销欧洲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板桥”白黄瓜市场价比一般黄瓜高出0.1元以上;“董志原”牌苹果畅销全国各地。品牌效应带动了农民群众自觉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去年,全县种植蔬菜面积达4万多亩,苹果、黄花菜留存面积双双超过10万亩,农民来自品牌农业的收入已占到人均纯收入的三成以上。同时,合水县积极鼓励农民外出打工,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和就业观念,跳出农门寻求新的增收点。通过规范劳务市场,推广岗前培训,努力让外出人员学得一技之长,打响劳务输出的“合水品牌”。去年,全县在外务工人员已达4.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亿元。 
    宁县以传统品牌早胜牛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实现了供港活牛出口的新突破,华池县的“凤川”白瓜籽,庆城县的“赤城”牌苹果、“庆针”牌黄花菜,环县的“甜龙”牌荞麦速食面和精粉、“环洲雪”牌精制马铃薯生粉等都是国内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