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清水县远门乡商品交易市场上,人头攒动,交易十分红火。在几个果品零售小摊点前,几名果农谈的兴起。
“今年的苹果价钱真好,我的一亩多果园产苹果3500斤,已卖了6000多元。”
“你的不行,单魏村的魏林4亩7分果园,卖了8万元,一亩要卖近2万元。”
“栽苹果真划算,可惜我还没有果园,现在要抓紧栽几亩。”
听着果农的谈话,笔者产生了去采访的念头。来到了远门乡政府,问起乡上的苹果生产情况,乡党委书记周成饶有兴趣地介绍说,远门乡地处清水县西部山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果树的栽培。为此,近年来,乡上把苹果产业定为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发展。2004年在单魏村栽植1000亩,2005年在刘寨、夜明村发展1000亩,2006年又在后沟、庙台村发展2000亩,今年又进行了大量栽植。截至目前,全乡新老果园面积达10164亩,年产量达2000万斤,总产值达1200万元,全乡近2000户农户依靠果品实现增收致富,苹果产业已发展成为促进全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乡上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典型,壮大培育产业。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通过苹果栽植大户的示范,带动广大群众从事苹果栽植,建立示范村、示范园,抓新栽、抓管理、抓改造,全力打造优质品牌;二是抓宣传,一方面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发展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有利因素,另一方面,通过现身说法,以算账对比的办法,宣传在产业发展方面涌现出的新人新事,从而在全乡形成了“扬产业的名、做产业的秀、发产业的财”的舆论氛围;三是抓培训。及时组织开展了技术培训,邀请果树权威,利用乡土能人,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受训群众达5000多人次。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了乡果农协会,在8个专业村设立分会,开展产前、产中、前后服务,带动产业向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四是抓基地建设。通过“协会+基地+农户”等模式,建立示范基地。自2004年在单魏村建立千亩优质无公害生产基地以来,又在安业、庙台等7村定植苹果4000亩,形成了苹果主产区。此外,狠抓果园套种,今年利用春播的大好时机,及时调运黄豆种子5000公斤,在新建果园内落实黄豆套种1000亩,既增强了土地肥力,又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收入。据统计,套种黄豆亩产量达250公斤,亩收益达400元左右。由于乡上的重视,果农的精心管理,远门乡苹果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销往全国10余个省、市,平均亩收益在5000元以上,人均收入仅苹果一项达1000元左右,尤其在单魏村仅苹果销售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达150户左右,魏茂生、正吉等户年创收10万元以上。苹果产业已成为远门乡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支柱产业。听了群众的谈论和乡党委书记的介绍,笔者深深感到远门乡的苹果产业已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