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销结合,减少农产品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这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力号召的举措。近年来,成都市也一直在积极探索产销结合的方式方法。除了传统的农超对接等,目前各地涌现了许多新模式,如配送到户的会员制模式、流动菜市以及建立直销专卖店等,对稳定物价、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惠农、惠民的“双赢”。
招数一:会员订制模式
代表点位:郫县安德镇明道·清泉等农场
一对一会员制 订制、配送一条龙
周二和周五,郫县安德镇明道·清泉农场的人忙得不亦乐乎,因为这两天是向成都消费者送菜的日子。从头天下午4点开始摘菜,到分装好100多份400多公斤蔬菜,已接近次日凌晨1点。装好车后,马不停蹄地送到客户手中。
“每次配送的蔬菜不少于8个品种,不低于4公斤的分量,一周送两次,三口之家足够了。”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每个会员家庭配送的蔬菜都是根据会员家庭人口和饮食结构进行“订制”的,在保证一周菜品不重样的同时,注重营养均衡,满足会员的需求。而每个会员家庭可以随时随地来参观农场,亲身体验农产品的自然生长,看有没有违规使用农药化肥,对蔬菜的品种、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感觉就是自家种的东西,又方便又放心。”家住桐梓林小区的会员周女士说。
除了以农场为单位的会员制配送,郫县还成立了成都蜀上锦生态蔬菜联合社,该联合社由郫县区域内优选11家蔬菜生产与营销专业合作社和2家农副产品流通企业联合成立,由林惠农业公司牵头成立“无公害农产品配送中心”,以联社合作社的生态基地为货源后盾,以每天10吨的蔬菜量提供配送服务,将优质“蜀园”牌蔬菜送到会员单位。目前,该公司已为成都市、郫县以及周边各区域的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饭店酒店等30多家单位提供产、销、供、送全方位配送服务。
招数二:社区配送模式
代表点位:“菜宅送”蔬菜直通车
直通车开进社区 家门口买到新鲜菜
如何说明农场的配送模式是农户和业主之间自发开展的,那么今年初正式开展的菜宅送蔬菜直通车模式,则是引导产销对接模式走向组织化、规范化的标志。
每天早晨8点不到,车身上印着“菜宅送”字样的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车就会出现在城区的和平社区、东坡社区、龙爪社区、清水河社区、紫薇东路社区等。车上装载着至少40余种蔬菜,大葱、青椒、茄子等蔬菜应有尽有,价格也比市场价便宜不少:莴笋0.5元/把、大白菜1.8元/公斤、茄子6元/公斤……
“这些蔬菜在今天一大早从田地里面采摘好后,立即就被送到就近的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统一送到社区,期间不超过12小时,确保了蔬菜的新鲜度。”据成都新品川食品公司总经理任伟介绍,这些都是当季的时令蔬菜,一部分来自公司在崇州的生产基地,更多的蔬菜来自成都周边区(市)县供销社提供,由于减少了流通环节,直通车配送的蔬菜相比市场价格便宜10%—20%不等。
“每天30台直通车将蔬菜送往各个社区,每辆配送的直通车上足足装满1000公斤蔬菜,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任伟告诉记者,30个试点分布在成都城区各个方位,公司投入农产品数字化直通车100辆,以及供给车70辆作为“社区菜市”的配送销售平台,确保每天将新鲜的基地菜送到社区。
招数三:基地直销模式
代表点位:邛崃市宏吉蔬菜专业合作社
万亩基地自产自销 价格降低10%
“这个海椒不错。”“白菜好新鲜哦。”……每天早上不到8点,邛崃市临邛镇文水路宏吉蔬菜连锁直销店里人头攒动,不少市民正在挑选从桑园镇蔬菜基地运来的新鲜蔬菜,萝卜、白菜、冬瓜等蔬菜摆满了菜架。“你看这个白菜头就晓得是刚从地里割起来的。”正在买菜的赵大妈说,每天她都会来这里买菜,不仅新鲜还便宜。
今年,邛崃市在桑园镇中田、大林、马鞍、通泉村建成了万亩蔬菜基地并成立了邛崃市宏吉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基地的菜农统一种植蔬菜、统一销售。文水路上的这家蔬菜直销店就是邛崃市宏吉蔬菜专业合作社开的第一家蔬菜直销店。该合作社成立以来,除了与成都红旗连锁店成功实现对接,10月还相继在邛崃市区开设了4家蔬菜连锁直销店,新鲜蔬菜从基地到“菜篮子”只需3小时。
“这些自产自销的蔬菜,至少可以减少2到3个流通环节,流通成本降低10%左右,每公斤要便宜4角到1元钱。”据宏吉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启银介绍,目前有11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基地种植无公害蔬菜面积达10000余亩,常年生产30多种时令蔬菜。为了保证上市蔬菜的新鲜度,基地的蔬菜配送基本都是凌晨进行。“工人晚上割菜,次日凌晨5点多装车,7点前送到批发市场和超市,这样消费者一大早去买菜时就能买到最新鲜的蔬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