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商贸服务 >
解读今年华东华中河蟹养殖与市场发展走势(3)
添加时间:2012-09-04 16:04    来源:未知点击:

  据了解,上海是大闸蟹的消费大市,2011年消费量在45000多t,比 2010年增加5%~10%,尤其对大规格蟹消费较多。然而,大规格蟹在中秋之后价格一路下跌,到年底,不少养殖和囤养户还积压大量成品蟹,成为烫手的山芋,不得不纷纷低价出售,这使得不少养殖户一年辛苦下来却亏损严重。
  上海蟹都汇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海平表示,不是全部河蟹身价都会下降,因为湖泊资源是有限的、固定的,所以湖蟹的产量不会太多,价格也相对稳定。而受到冲击的主要是池塘和稻养养殖出来的河蟹,因为其养殖面积可以加大,产量尚可提高,所以河蟹去年价格普遍下降,与去年的养殖规模有关。
  此外,从2012年长三角现代渔业发展论坛获悉,2011年因偏旱、光照充足的气候非常适合螃蟹生长,养殖技术也不断提高与普及,因此,去年苏蟹产量30多万t,辽宁、山东、安徽等几大螃蟹养殖省份也都喜获丰收,全国螃蟹总产量增长十几个百分点。产量增加,价格自然下降。
  安徽宣城水阳镇徐村村蟹蟹苗养殖销售部经理史小三认为,无论价格怎么跌,农民还是有钱可赚的。同时,黄岩也表示虽然去年河蟹价格不理想,但由于每个地区养殖成本不同,有的每亩2000-3000元的养殖成本,如宜兴;有的每亩是4000-5000元,如高淳;因此从总体上看,养殖户基本可以保本,虽能赚到钱不多,亏本的也在少数。“苏州肯定会好点,因阳澄湖的蟹比较出名,可以到年底卖到好价钱。”
  所以黄岩认为,即使去年行情不好,也不会影响今年的养殖规模,“因为今年中后期市场会扩大,河蟹的总体规模在今年还会扩大。”据他介绍,江苏苏州一个县今年增加了几万亩河蟹养殖面积,即使苏州工业污染严重,但政府还是会规划出一块地专门养大闸蟹。还有江苏阳澄湖的河蟹养殖规模也在扩大,从去年的七八万亩养殖面积,到今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两三万亩的面积。“还有安徽当涂县,现在养殖面积已经是高淳的1.5 倍,再过两年将达到2倍。所以河蟹养殖规模还会增加的。”
  此外,在华中华东地区,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河蟹产业,针对地域打造不同的产地品牌,如山东黄河口大闸蟹被入选全国十大名蟹,跻身“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入选 “到山东不可不品尝的100种美食”,而生产黄河口大闸蟹的垦利县永安镇也被评为“中国大闸蟹之乡”。当然盛名远播的江苏苏蟹也不例外,最出名的河蟹非阳澄湖大闸蟹莫属。
  胡海平表示,其实苏蟹都是一样的,都是来自湖中心的,为何阳澄湖大闸蟹最出名呢,那是品牌打得好的结果。不过这些都是产地品牌,虽然好,但是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有旅客来江苏,知道江苏的阳澄湖大闸蟹出名,却不知道哪家的大闸蟹好吃,毕竟现在山寨的特别多。”他继续说,“所以我们不但要打造产地品牌,还要商业品牌,我想这才是河蟹未来发展方向。”因此胡海平给自己公司产品定位时,不主打阳澄湖大闸蟹,而是主打湖养的大闸蟹,到太湖、金山湖、宝应湖等湖中心养殖及区域进行收购。
  目前在市面上的大闸蟹太多,鱼目混珠、挂羊头卖狗肉的比比皆是,阳澄湖的大闸蟹就是很好的例子,一些外地蟹长成后在阳澄湖“洗个澡”就摇身一变成了阳澄湖蟹,加之网上可公开购买到防伪标志,如何吃到正宗的阳澄湖蟹,一直是让消费者头痛的难题。
  上海蟹都汇水产有限公司陈明表示,阳澄湖的大闸蟹的产量并不多,年产2千t左右,但市面上打着阳澄湖口号的店面满街都是,“现在很多人还没看清楚阳澄湖大闸蟹的现状,犹如裸着身子在大海中不停地探索中,等到他们发现真相后,那些假冒的公司迟早会被市场淘汰。“正因为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裸泳,而我们已经套上泳裤上岸了。”
  因此,与其他商品一样,河蟹市场正在向品牌化发展。据了解,在湖南长沙,2011年已经有来自全国12个省市区的16个河蟹品牌,品牌总数比2010年多了5个,像苏州的阳澄湖大闸蟹、湖北的洪湖大闸蟹、河北唐山的曹妃甸湿地蟹等,琳琅满目。而本地蟹品牌也不少,有大通湖、八百里、三兄弟、洞庭湖等,这些品牌多以专卖店销售,把关严格、质量有保障。甚至有的瞄准礼品市场,打出过节送蟹礼的口号,希望成为社会的高档品,如上海蟹都汇在其网站上打出了“蟹都汇礼券送出面子和高贵”的广告语,这说明了河蟹的市场潜力巨大。
  探讨蟹农养殖的出路
  随着渔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河蟹作为我国特种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品种迅速崛起,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水平稳步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河蟹业逐渐成为一些地区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如江苏高淳,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河蟹产业已成为该县名副其实的特色富民产业。除河蟹养殖主业增收外,也带动了渔具加工、包装产品、饲料销售等多个服务配套产业的繁荣,形成了一条流金淌银的河蟹经济产业链。2011年河蟹总产量1.496万t,占全县水产品总产量的1/3多,占全县水产品总产值的70%。
  又如安徽当涂,是全国闻名的河蟹养殖大县,河蟹养殖总面积40万亩,养殖总产量1.5万t,产值10亿元,占全县水产品总产值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见,河蟹不仅可以带出财富,也可以带动一个长长的产业链。
  然而,随着这些地区河蟹养殖的崛起,河蟹在养殖面积和产量逐渐增加,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每年河蟹的价格走势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市场供求与当年其在主要产区养殖时的天气情况、社会总体经济形势、消费者实际收入以及物价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蟹价不是坚不可摧的,去年的供过于求,让向来身价不菲的河蟹,价格一跌再跌。同时,华南地区也有不少人企图试养河蟹,如果养殖成功,意味着河蟹未来的竞争越演越烈
  那么,河蟹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认为,首先,养殖户一定要认清形势,紧跟市场,适当降低心理预期,不要盲目扩大养殖面积,不要盲目压塘、等待高价;其次,拓宽销售渠道,如网络销售和现在流行的农家乐,通过网络宣传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将旅客吸引到蟹塘里,通过旅客自己亲手捉蟹来实现销售;再次就是要采取多品种全方位发展,适当混养当地市场适合销售的养殖品种,降低养殖风险;最后,提供好品质的蟹、持续打造诚实守信品牌,注重河蟹文化建设,或许只有这样,河蟹产业才能持久地、健康地发展下去。
  后记
  华东华中地区河蟹养殖正遇到瓶颈之际,华南地区部分养殖户跃跃欲试,那到底华南地区是否可以养殖湖蟹,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江苏江山水产公司万运动表示,2009年,他把自产的2t蟹苗运到湛江雷州的一个占地面积为5-6百亩的水库试养,成功养成成蟹,但是当时正好遇到暴雨,水库排不出水,所以政府打开水库的水闸,将水库里的成蟹都冲走了,之后因没有养殖户或投资商可以合作,就没继续放养。“江苏那边养殖河蟹一般是在湖泊或者水库,不需要特别的管理,因此河蟹均是天然养殖的,在湛江雷州我们也选在大水库养殖,所以也没怎么管理,”他说,“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哪个地区,如果是大水面养殖河蟹,只要有好的水质、有好的蟹苗,河蟹是可以养成的。”万运动建议,在大水面河蟹养殖成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从颜色、个体、活力、肠道等方面挑选好的蟹种;二是没有受污染的水资源;三是具备天然饲料、水草等的水环境。
  黄岩认为河蟹应该可以在华南养殖,在养殖技术上应该没什么问题,养殖风险低,“我想之所以华南不养大闸蟹的原因有二,一是养殖技术不够成熟,没有螃蟹养殖传统和技术经验,气候也和华中华东不太一样;第二是养殖效益不够高,华南地区更倾向于养南美白对虾,”他认为河蟹比对虾好养得多,因为河蟹的适应性强,比如水质污染或缺氧时,它可以自己爬上岸边,而南美白对虾就不行。
  然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周鑫表示,过去也有养殖户尝试在华南地区试养,但华南地区气候气温条件不及华中华东,对大闸蟹的养殖有影响,养殖效果不好,因此试养失败。“如果华南地区要养河蟹,就不能参照华东华中地区的养殖方式,而必须另找出路,慢慢探索。”
  艾桃山也表示,从理论上来讲,河蟹在华南地区应该是可以养殖,但养殖模式不可能借鉴长江流域的模式,其中涉及品种对象、积温、水草、水质及底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综上所述,华南地区是否能养成河蟹还是未知之数。不过,与其听模棱两可的说法,还不如用实践来证明,犹如当年邓小平在实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政策时也不知道中国是否适合走着条道路,但他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