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商贸服务 >
“十二五”仍是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战略机遇期
添加时间:2011-03-01 08:09    来源:未知点击: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如何认清林产品国际贸易总体形势,加快转变林业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走林业产业科学发展之路;如何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与实施林业外贸多元化战略,共同推动林业利用外资与促进境外林业投资合作策略,1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2011年国家林业局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年会暨林业对外贸易政策培训会”全方位给出了答案。
    国家林业局原总工程师、林产品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姚昌恬出席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主题报告。他回顾了“十一五”我国林业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分析了“十二五”林业对外贸易总体形势。
    姚昌恬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源压力不断增大,全球性贸易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的应对和森林问题政治化趋势日益明显。由于森林的间接减排功能已经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成了一些国家履行减排承诺的重要内容,林产品的国际贸易被赋予了更多的生态元素,我国的林业发展和对外开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迎来了加快技术进步、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机遇。“十二五”期间,依然是我国林业发展和林产品国际贸易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黄金发展期。
    我国林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呈现五大特点
    姚昌恬说,我国是世界森林资源,林产品生产、加工、消费和进出口大国。近年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在吸收国外投资的基础上,我国企业也不断走出去参与国际角逐,在非洲、东南亚、南美等地的林业投资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我国林业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林产品国际贸易稳步回升。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外贸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外贸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出现较大幅度回升。据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1-11月全国林产品进出口总值为862.1亿美元,同比增长35.0%;出口增长30.2%,出口额为历史同期新高;进口增长40.2%,林产品贸易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林业对外贸易方式多样化。林业外贸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边境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和服务贸易等其他形式也逐渐发展起来。在贸易商品中,逐步实现了原料型初级产品向精加工成品转变,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转变,一般传统产品向优质名牌产品转变。贸易方式逐渐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我国林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在2010年达到227个,在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242个国家或地区中占93.8%,基本覆盖了所有主权国家。
    林产投资主体结构多样化。随着林业产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和外来资本被吸引过来,林业企业数量增加、经营规模扩大、不同体制企业相互竞争,企业主体结构更加合理。2010年1-5月,对前50名主要林产品进出口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生产贸易型企业中,外商独资占52%,港澳台独资16%,民营18%,国有10%,中外合资2%,集体企业2%;贸易型企业中,民营53.2%,国有40.3%,外商独资6.45%。家具出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55%,外商投资企业的高档家具出口比重超过80%。
    林业利用外资有长足进步。从1985年到现在,我国林业累计利用外资近100亿美元,受贷省份达到20多个,主要用于人工造林、发展林产工业和森林旅游等,目前累计完成人工林近500万公顷。其中,利用世行、亚开行、欧投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日本、德国等外国政府贷款近3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60多亿美元。同时,各地结合优势开展企业名牌培育工程,一批龙头林业企业也逐步走出国门上市争取国际融资。利用外资弥补了我国林业建设的资金不足,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推动了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伴随林业外资的引进,林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也逐步引入中国,有力推动了我国林业机制创新和行业进步。
    我国林业境外投资方兴未艾。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林业企业实力得到了持续提升,并不断加大境外投资合作力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境外开发、实行森林合作的项目,分布全球21个国家,并以俄罗斯为主;全国有16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80多家企业在境外购置或租用林地,合作期限5-70年不等,在境外森林合作区域主要从事木材采伐、粗加工及木制品家具生产。
    外贸依存度、绿色经济、产业转型成为我国林业外贸关注的焦点
    与会的领导、专家、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代表一致认为,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外贸依存度、绿色经济和产业转型成为林业外贸关注的焦点,并影响着我国林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对外依存度(即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2008年达到59.84%。外贸依存度这一指标的变动趋势,说明中国扩大再生产的进行以及产品的实现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和对外贸易。对外依存度过高会带来一系列经营风险,它可解读为受制于人的程度,是影响中国经济及社会稳定的实忧所在。这一点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可见一斑。
    绿色经济加快发展。推动绿色发展转型是“十二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林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支生力军,兼具生态、经济、社会、碳汇和文化功能,对于改善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森林作为再生的、绿色的资源库和能源库,必将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方面作出积极贡献。从林业自身看,林业经济初步实现了由“砍伐林木”向“利用森林环境”的转变;从农村社会看,林业基本实现了由“配角”向基础地位的转变;从国民经济发展看,实现由“传统发展”到“绿色 发展”的转变过程中,林业正在扮演重要角色。
    林产工业转型升级。最近几年,我国林业外贸发展增速较快,林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尽合理、外贸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等问题逐渐显现;同时,涉及到林产品国际贸易的摩擦和争端明显增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林产工业转型升级,优化林产品对外贸易结构,逐步进口资源性产品,引导出口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产品、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国家也出台了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等调控政策。按照“弥补资源不足、扩大发展空间、提高附加值”的要求,林产品的对外贸易仍然会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
    我国林业外贸将着力促进“六个转变”、推动“七个协调”
    姚昌恬指出,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模式,加快林业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是振兴林业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林业外贸发展的战略任务是着力促进“六个转变”和推动“七个协调”。
    “六个转变”。一是加快林业产业战略性调整,促进林业外贸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由林产品贸易大国向强国转变。二是从依靠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传统比较优势向依靠人才、技术、信息等竞争优势转变。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壮大自主出口品牌,促进外贸从以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四是单纯注重经济利益向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并重转变。五是由注重开拓国际市场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转变。六是由国际贸易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向规则制定的主动参与者转变,增强中国在对外林产品贸易规则制定中的国际话语权。
    “七个协调”。一是出口进口协调发展,在稳定林产品出口贸易的同时,积极扩大木材资源和林业装备及技术进口,促进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平衡。二是林产品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提升规模效益。三是林业外贸和外资、外经协调发展,增强互动作用。四是林产品外贸和内贸协调发展,实现有效互补。五是多种所有制林产品企业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六是国内区域(东部、中西部和东北)林业产业和外贸协调,实现共同发展。七是中国与市场伙伴间林业贸易的协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