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6月日印发通知称,预计今年厄尔尼诺将持续至秋季,达到中等以上强度要求,要防范南方洪涝灾害,防范华北夏伏旱,防范东北地区阶段性低温和早霜冻。
农业部此次印发的《科学应对厄尔尼诺实现抗灾夺丰收预案》中称,受厄尔尼诺影响,全球气象灾害多发频发,我国南方暴雨频繁,北方局地出现持续高温,部分地区降水和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厄尔尼诺将持续至秋季,达到中等以上强度,受其影响,汛期可能出现“南涝北旱”,程度将重于去年。
通知中分析,今年华南地区入汛后旱涝急转,5月以来南方累计降雨量较常年偏多5成至4倍,致使南方12个省(区、市)的部分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预计夏季我国南方降水偏多,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可能出现汛情。
华北可能出现较为严重夏伏旱。去年的弱厄尔尼诺导致黄淮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夏伏旱。预计今年华北大部和西北东部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夏伏旱,发生程度和范围都将重于去年,将给夏玉米生产带来严峻挑战。
东北地区夏季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同时,厄尔尼诺年份一般东北地区初霜冻时间可能提前,如果阶段性低温造成的生育期推迟和早霜“碰头”,将对东北地区秋粮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厄尔尼诺又称圣婴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面积异常升温的情况,它往往会引起全球多个地区的气候异常。
截至目前,多国气象机构确认,厄尔尼诺已经形成,并且“几乎肯定”会持续贯穿北半球整个夏天。
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今年将迎来一个干旱的暖冬。5月下旬,美国多地遭受强风暴袭击,布兰科河发生1929年以来最大洪水,加州地区干旱严重、巴西经历旱涝急转;6月,朝鲜半岛出现特大干旱,菲律宾也出现干旱,印度高温仍在持续。
异常天气会对农业造成不利影响。上次出现厄尔尼诺时间是在2009年,当时印度出现四十年来最严重的旱情,澳大利亚小麦产量下降,东南亚地区棕榈油减产,当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了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