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项目 > 部委工程 >
关于2014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总结报告
添加时间:2014-09-24 15:08    来源:点击:
编者按:9月6日-8日,由农业部支持、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4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顺利举办。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日前,杨绍品党组成员在《关于2014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总结报告》中批示:“‘农洽会’已成为一个品牌了。今年的活动办得很好,成果丰硕。虽然我部由过去的主办单位改为支持单位,但其工作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继续支持河南省、驻马店市把这个展会办得一届比一届好。同时要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9月6日至8日,由农业部支持、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4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驻马店举办。大会以“开放合作、绿色科技、共赢发展”为主题,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组织了项目发布和签约、产品展示和贸易、主食加工业特装展、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签约、投融资暨银企对接、中国东盟农产品加工业项目推介、中国美丽田园展示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展现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成就和广阔前景,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社会各界反映良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今年亮点 (一)规模更大。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团参会参展,代表团共190多个。参会代表近20000人,其中参会客商15000多人,重要客商1000多人,境外客商300多人。参会企业5000多家,其中境外企业150多家。参展企业3800多家,其中境外参展企业120多家。北京、河南等14个省(区、市)设立了主食加工业特装展示,沃尔玛、丹尼斯、华联等国内外65家大型采购商与178家农产品供应商在会上对接洽谈,东盟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组织34家东盟企业参展。 (二)层次更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有礼,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河南省委副书记邓凯、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保存、省政府副省长王铁、省政协副主席钱国玉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16个省市区的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厅级领导带队参会。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6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开行、中信银行、民生证券等20多家金融机构,以及丹尼斯、沃尔玛等60多家大型采购商参会。80多家国际国内500强企业或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参会参展。美、法等2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外商会协会的150多家企业、300多名客商参会。同时,泰国皇族亲王素博、东盟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吴志毅、泰国驻西安总领馆商务领事庄艳兰、澳大利亚总理亚洲事务顾问托尼、法国波尔多市市长助理斯特凡特洛等应邀出席会议。 (三)内容更实。首次设立了境外企业、中国美丽田园和河南20条秋季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展示区;举办了农产品加工业投融资暨银企对接活动,银行与企业面对面洽谈交流,签订合作项目;举办了东盟农产品加工业项目推介会和电子商务高峰论坛等活动。这些活动,更加突出了会议主题和宗旨,符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对促进国际、国内交流合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四)形式更新。依托知名会展公司,组织邀请境外企业参会参展。同时,产品贸易不靠行政命令,不给各地分配参展任务,将大部分展位推向市场,由会展公司负责招商招展和主场服务,企业自主报名参展。对展区进行规划设计,划分七大类展区,组织企业参会参展。在产品贸易区,严格按照粮油加工、肉奶加工、果蔬调味品、纺织品、皮革加工、中药材、木材加工等七大类进行分类、分区域展销。 (五)要求更严。会议举办期间,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不摆鲜花,不举行宴会,出席领导嘉宾一律自助餐。不搞与会议主题无关的活动。在主要场馆设置安全门,确保每项活动安全、高效、精彩,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对会议筹备工作十分关心。今年初,韩长赋部长到驻马店市调研时专门听取了会议筹备工作情况汇报,杨绍品党组成员多次提出工作要求并出席新闻发布会;4月初,我部向各地发出通知,请各省区市组团参会;6月下旬在郑州召开了筹备工作协调会;7月下旬,我部与河南省政府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办好本届会议高度重视,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副省长王铁多次听取筹备工作情况汇报,对办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河南省政府6月上旬印发了全省筹备工作方案,7月23日召开了全省筹备工作动员会。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驻马店市把筹备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筹备工作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安排部署。 (二)精心筹备。围绕大会主要活动,组委会成立了秘书处等11个专业部,制定了筹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个时段的筹备工作任务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三)周密组织。组委会制定了大会总体活动方案和各个活动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围绕开幕式、重点项目签约等活动内容,分别举行了20项重要活动。抽调了驻马店市68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青年志愿者为会议服务。切实改进接待方式,努力做到节俭、务实、安全。实行市级领导、市直单位分包代表团、分包宾馆和对口接待工作责任制,提前搞好联系对接,热情为参会代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四)加强宣传。7月底北京新闻发布会之后,各主流新闻媒体发稿100多篇,《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刊发了专版,《河南日报》、《农民日报》发了头题,人民画报社发行了特刊《中国驻马店》。8月8日-9月5日在中央一套、二套进行了每天三次广告宣传。会议期间,来自全国50多家主流新闻媒体、100多名记者对大会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入报道,举行了两场新闻发布会和成果展,并在主要活动场所、宾馆和市区主干道设企业宣传广告,进一步扩大会议影响。
三、取得成效 (一)签约了一批重点投资项目。举行了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重点投资项目187个,投资总额530亿元。其中1-5亿元项目91个,5-10亿元项目47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有18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167.27亿元。 (二)发布签约了一批最新科研成果。促成了46家国家、省级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大专院校、79家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472项最新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参与转让和合作交流,签约最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0个。 (三)提升了展示展销水平。设立了主食加工业、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贸易、农产品食品加工机械、境外企业、科研成果、休闲农业美丽田园及秋季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等八大展区,总展出面积近30000平方米,包括120多家境外企业在内的3800多家企业及产品参加展示和贸易。初步统计,9月6日开幕式当天产品销售额就达到2.7亿元,签订产品销售合同157笔,合同销售额8.9亿元。预计到9月14日产品贸易区结束后,产品销售额将超过6亿元。 (四)搭建了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交流对接平台。举办了农产品加工业投融资暨银企对接活动,北京、福建、河南等地的6个国家开发银行重点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总投资额4.2亿元;河南省50个投融资项目签约,合同金额29.64亿元,为推动金融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 (五)促进了产品采购商与供应商的有效对接。65家农产品采购商和178家以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的农产品供应商参加了产销洽谈对接活动,共达成农产品“基地直采”和“订单贸易”合同180份,金额51.58亿元。 (六)推介东盟农产品加工业项目效果好。邀请东盟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发布东盟农产品加工业优势项目,为中国企业进入东盟自由贸易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体现了大会的国际性和开放性。 (七)扩大宣传了中国美丽田园。集中展示了108个农业部认定的农耕文明悠久、乡村文化浓郁、民俗风情多彩、自然环境优美的中国美丽田园以及河南省的秋季20条休闲农业精品路线,让参会者体会到一批环境优美、场面宏大、景色迷人、特色明显、公众喜爱的美丽田园和一种作物两种收获、不待收获就有收益的精彩画面。 (八)评出了一批品牌产品。组委会对17个省区市261个企业自主申报的521个产品进行评定。经过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认真评审,共评出金奖28个,优质奖130个。
四、下步工作 自1998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连续成功举办了17届,已成为与农交会齐名的国内知名展会,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的办会方向,按照“投资贸易洽谈、科技成果发布、技术装备展示、科企银企对接、产品展销推介、国际合作交流、专题聚焦研讨”的功能定位,认真总结经验,切实改进不足,为办好2015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打下基础。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农加工洽谈会网站等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展会成效,使更多的企业共享展会成果;同步发布并及时更新企业产品供求信息,扩展网上服务功能,把“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办成永不落幕的展会。 第二,深化活动成果。抓好会上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促使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巩固扩大办会成果。为有意向的企业、合作社等提供信息服务,推动供需双方进一步对接。加强与相关协会、商会、院所、高校的密切联系,争取支持,扩大影响。 第三,强化学习交流。对国内外知名展会进行摸底调查,总结梳理展会组织、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模式与经验。组织参加国内外相关展会,学习成功展会好做法、好经验。积极参与展会之间交流,加强农加工洽谈会的推介宣传,探索社会招展等组织方式。 第四,创新办会模式。总结推广此次展会的办会模式和成果经验,以黑龙江、新疆、湖南、海南等特色产业和产品为主要内容,举办区域性投资贸易交流活动。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第三方评价工作,进一步了解需求、查找不足,不断创新办会模式。 第五,建立长效机制。巩固队伍建设,加强培养人才,建立企业、项目、专家、产品等数据库。组织展会领域相关专家研讨交流,听取各级组织单位和参展企业的意见与建议。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为进一步提升展会水平和层次建立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