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农村热点 >
乌拉特中旗“新牧保”:解决了牧民养老难题 
添加时间:2010-01-19 10:14    来源:未知点击:

  乌拉特中旗今年首次将牧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无论在我市还是在全自治区,这项新尝试在草原上开启了牧民养老制度保障的一个全新的窗口,因而不仅受到广泛关注,而且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目前,中旗“新牧保”参保人数已达到9219人,人均每月领取养老金430元,正在向“应保尽保”的目标迈进——
  “以前养老靠儿女,现在我们不依靠孩子完全能解决养老问题,还能减轻孩子的负担。”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牧民龚福珍爽朗的声音中透着一股自信。老龚说,他之所以这么有底气,就是因为中旗今年实行的“新牧保”。
  从今年6月份开始,中旗在全市率先进行“新牧保”试点,截至10月20日,乌拉特中旗“新牧保”参保人数已达到9219人,收缴养老保险金6250万元。参保牧民中达到退休年龄的2522人已从7月份开始领取养老金,人均每月领取养老金430元。目前每天仍然有几十位牧民陆续到社保中心缴纳养老费,中旗牧民养老正在向“应保尽保”的目标迈进。
  定个好制度——政策惠民,牧民“进得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儿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乌拉特中旗旗委书记邱进宝掷地有声的一席话,拉开了中旗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制度的序幕。
  “为了解决农村牧区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有效缓解生态保护压力和老有所养问题,中旗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在巴音乌兰、川井、呼勒斯太、新忽热、海流图五个苏木镇先行开展牧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中旗社保局副局长刘志刚告诉记者,为了使“新牧保”真正解决牧民老有所养的问题,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中旗旗委、政府在“新牧保”制度设计上兼顾了牧民个人缴费能力和地方财政的补贴能力,将牧民缴纳基本养老金总额定位25000元,旗财政每人补贴10000元。
  按照《乌拉特中旗牧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规定,凡具有中旗牧区农牧业户籍、年满18周岁(不含在校学生、现役军人)、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中旗牧民均可参加“新牧保”。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0周岁者可按年度缴纳养老保险费,也可一次性缴纳;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以上者,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家住中旗海流图镇希日朝鲁嘎查牧民巴雅斯呼楞老两口,6月份办理了养老保险后,7月份就领到了第一个月的养老金800多块钱。巴雅斯呼楞老人高兴地说:“有了‘新牧保’,今后的日子就不用犯愁了。”
  算笔明白账——以心交心,牧民“信得过”
  对于“新牧保”,一些牧民开始时有些疑虑。首先是自己要掏腰包,“一下子拿这么多钱,究竟划不划算?”其次,许多年轻人对“新牧保”不如老年人积极,因为对于到龄老人来说,马上就可以拿上“真金白银”,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养老似乎还是一件比较遥远的事情,要缴费30多年才能拿到养老金,看起来不怎么划算。
  “要打消牧民的疑虑,就要面对面地把这项政策给牧民讲清楚,帮他们好好算一笔账,让他们能切实感受到这项惠民政策的实惠。”在新农保政策实行前的宣传动员过程中,各级工作人员尤其是苏木干部都有这样一个强烈共识。为此,乌拉特中旗专门成立了由主要党政领导任组长的五个工作组,深入试点地区进行政策宣传和调查摸底工作,并以蒙汉两种文字印制宣传材料5000多份,全部发放到牧民手中。
  “你缴的钱存到个人账户上,什么时候都是你的。而且只要你缴了自己的钱,政府会补贴给你一笔钱,这笔钱也存在个人账户上。一笔钱变成两笔钱,你说划算不划算?”讲清了“账上钱”,牧民吃了“定心丸”。中旗社保局副局长刘志刚说,认识到“新牧保”的好处后,牧民参保积极性很高,每天都有三四百名牧民前来办理参保手续。
  当个好后盾——担保贷款,保费“交得起”
  从观望、犹豫到积极参保,“新牧保”在牧民自愿的基础上,覆盖率不断提高。据统计,中旗目前共有牧户7874户,总人数23164人。其中符合参保条件的有17525人。截至10月20日,中旗“新牧保”参保人数已达到9219人,覆盖率达到52.6%。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对富裕的牧民都早早地入了“新牧保”,可还有很多贫困牧民非常想入“新牧保”却苦于没钱,这是影响牧民参保的最主要的原因。新忽热苏木苏木达代青告诉记者:“‘新牧保’对于我们苏木来说真是一项好政策,因为我们苏木的贫困户占到10%左右,参加‘新牧保’可以解决牧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但现在最大的难题是没钱参保。”
  中旗旗委、政府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对低保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实行分年度补缴和缓缴的政策,并同银信部门进行了协商,为贫困牧民发放牧民养老保险专项贷款,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已为2485名参保牧民发放贷款3230.5万元。为了使参保牧民顺利贷上款,各级党员干部主动为他们进行担保,成为广大牧民的“贴心人”。
  树立新观念——转变思路,牧民“想得开”
  “这几年与过去相比感受最深的就是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牧民靠自己养老十分困难。还有一条路就是靠儿女,可现在年轻人上面有好几个老人,下面还有孩子,即便再有孝心,经济上怕也力不从心。现在有政策支持,不依靠孩子,我们也完全可以解决养老问题了。”老牧民孟和巴雅尔的想法很开明。
  不只是老年人,年轻人在接触“新牧保”后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新变化。海流图镇牧民斯琴为让公公婆婆参保,承担了全部的参保费用。面对周围人的夸赞,她笑着说:“帮老人其实也是在帮我们自己,现在安排好老人的养老问题,以后的压力就会小一些。”
  不仅如此,面对生态退化、牧民贫困的现状,中旗旗委、政府也为牧民的未来谋划好了出路:退牧转移后,中旗要实现三分之一的牧民转移到适宜从事种养业和二三产业的地区,三分之一的牧民加入社保体系,其他三分之一的牧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三三三”制的发展目标,形成老年牧民入社保、中年牧民转产业、贫困牧民入低保、学生保入学的社会保障机制。
  起步就是胜利。"新牧保"不仅使牧民的基本物质生活更有保障,更把牧民们带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