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农村热点 >
建阳市用“三电合一”方式解决农技服务难题
添加时间:2009-06-11 10:11    来源:点击:

  新华网福州6月10日电(记者 逯寒青)记者近日在福建省建阳市看到,建阳市的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充分利用和整合电话、电脑、电视等资源,建立起了一套功能完善、快捷便利的“三电合一”立体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了农业信息与农民的零距离传播、零距离服务和零距离培训,逐步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实际问题,让全市20多万农民享受到信息带来的实惠。

  --农业热线电话让农民一拨电话解难题

  建阳市地处闽北地区,是福建省著名的农业区。建阳市农业局副局长程鹏说,过去农业服务只是靠“一张嘴、一双腿、一张纸”,如今,电话和电视普及程度高、简便、实用;电脑互联网及时、高效、信息量大,“三电合一”综合了三方面的优势,互联互动,起到了“1+1+1>3”的效果,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升级换代”。

  记者在建阳农村看到,这里的农民群众已经像记住“110”一样记住了“969155”这个农业热线服务求助电话。

  徐市镇溪尾村村郑火兴说,去年他种的6亩多西瓜临近成熟期发生烂瓜,束手无策的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拨通了“969155”服务热线,没想到电话一通,不到1小时专业人员就赶到现场,经病症分析,为他开出治疗处方,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由于治疗及时,他的1.5万公斤的西瓜收成保住了。

  在建阳市“969155”农业热线服务中心,记者翻看了农民求助电话记录本,发现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就有2000多个求助电话,内容涉及水稻、瓜果、蔬菜、养殖等方面。这个中心开辟了近40平方米的接待大厅,配备了彩电、DVD、投影仪、电脑等基本服务设施和7部热线电话分机。一支由9名高级农艺师、36名中青年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服务队,专门从事现场会诊和科技下乡服务,他们还根据农时季节,印发《建阳农业》专刊、农村实用技术材料等免费赠阅给农民。

  --农业信息网络让农民鼠标一点财路宽

  除了“969155”农业热线服务电话,有条件的农民则可以通过“建阳农业信息网”获得各种服务。建阳市农业局副局长程鹏说,“建阳农业信息网”目前设置了“办事大厅”、“技术咨询”、“供求热线”、“种质资源”等10个主栏目,平均日访问量达2000多人次。农民可以在线技术咨询,并及时收集、发布农产品信息。

  建阳市漳墩镇外屯村村民吴美才种植了20多年的甘蔗,但因品种未更新,不仅产量低,而且病害多。去年初,他通过建阳农业信息网了解到科研部门研发出甘蔗新品种。在网站帮助下,吴美才从农业部甘蔗研究所引进了“福果48”等果蔗脱毒种苗试种2亩,当年产量提高了20%,甘蔗含糖度提高了30%,病害下降了90%。今年,不仅吴美才扩大了种植面积,当地漳墩、潭城、麻沙等地蔗农也慕名前来引种。

  据了解,“建阳农业信息网”运行以来,已为当地农户提供了三千多篇科技指导文章,每年发布供求信息五千多条,让农民学会了用现代科技手段分享信息,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市场竞争。

  --农业电视节目让农民遥控一按成为科技通

  建阳市农业局副局长程鹏告诉记者,针对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电话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建阳市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自己动手摄制各种适用于闽北地理和栽培环境的电视科教片、宣传片,在电视台开辟专栏播放。两年来已制作了《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超级稻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科学防控柑橘黄龙病》等科教片,并向农民免费赠送了8万张光盘,农民群众随时可了解最新农技知识。

  他说,为更及时扩大信息面,2007年起建阳市在当地电视台增设了“建阳市农作物病虫预报”栏目,安排在当地收视率最高的“建阳新闻”之后,“天气预报”之前的黄金时段播出,每天重播5次。

  建阳市农技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建阳是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区域测报点,2007年7月初,植保部门通过全国联网测报发现稻飞虱即将迁过建阳,立即将此信息在电视台“农作物病虫预报”栏目中播出,同时组织农民机防队并免费提供农药进行重点喷药,让稻飞虱大发生年份把病虫造成的损失控制在了3%以下。

  麻沙镇农民陈筱怀说,过去病虫预报信息传送到农户要5-7天,现在通过电视当天就可收看到,这对防治柑橘、水稻、甘蔗等作物病虫害能起到关键作用。

  据悉,建阳市目前已成立了13个乡级农业信息服务站,把所有农技干部及数百名村农技员纳入服务队伍,并吸收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60多位农村种养、流通大户加入,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该市所有农业技术干部也都掌握了电脑网络应用、幻灯片制作等信息服务技术,制作完成了70多个系统的农业多媒体课件,并利用分布在全市各地的50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为农民进行免费的专业培训,提高了当地农民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