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三农实践 > 聚焦三农 >
代表委员:给城镇化进程中被边缘的孩子们更多关爱
添加时间:2013-04-17 13:58    来源:点击:
  本报记者 刘婉婷

  “城镇化”作为今年两会上的热点问题被频繁提及。很多代表委员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中,人是城镇化的根本与核心。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一个特殊的人群——儿童受到了代表委员的一致关注。

  在乡村孤独留守

  河北省巨鹿县的张来富(化名)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的背井离乡并没有换来家庭的富裕,相反因为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已不能担当起教育孙子的责任。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这意味着每三个农村儿童,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另据教育部2012年9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有220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面临成长中的失管、失教和失衡。

  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委员在调研中了解到,农村小学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科目教师充足的学校分别只占24.1%、16.6%、14.7%、28.1%,绝大部分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建议国家在教育投入方面应按照相同标准在西部地区和边远农村配置学校所需的师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等。”朱永新说。

  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代表建议,希望能够通过立法的方式确保政府能够拿出专门资金支持农村教育,同时用一部分资金用于师资培训。

  著名歌唱家关牧村代表建议在农村建立寄宿学校,由学校来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者避免一些意外的伤害或侵害。同济大学副校长郑惠强委员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建议加大地方基建单位、教育部门、法律机构、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参与力度,提升农村寄宿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

  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只是留守儿童面临的困难之一,缺少父母的关爱也是他们的心理健康的一大困境。中科院武汉分院党组书记陈平平委员说:“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留守儿童在缺乏家庭教育的环境下长大,将影响他们的将来。”

  全国政协曾联合民政部、妇联、教育部、共青团等就留守儿童的问题作过协商,由民政部牵头动员进城务工农民每半个月给留守的孩子打电话,最大限度地让孩子成长在父母的关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