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明村镇是被省政府命名的 “特色产业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镇和全省西瓜产业第一品牌名镇。近年来,明村镇依据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已初具规模的高效农业基础,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使原有的传统农业形态正向着现代农业 “华丽转身”。
又到瓜果瓢香时。伴着西瓜节正式开幕的脚步,被誉为“胶东西瓜第一镇”的平度市明村镇日渐热闹起来:来自青岛市区的游客和各界宾朋会聚在田间地头,赏瓜田美景,看瓜农打擂,购新鲜西瓜,欢声笑语伴随着夏日的微风飘荡。据悉,以“智慧明村 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第九届青岛明村西瓜节,将于6月28日在明村镇隆重开幕!
西瓜节只是明村镇现代高端特色名牌农业的其中一张名片。沿603省道明村段而行,路边田地里的西瓜、樱桃番茄大棚一个个鳞次栉比,藤架上的葡萄长势喜人,一畦畦大姜郁郁葱葱,露天蓝莓正成熟收获,无不展现着该镇现代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和独有魅力……
走高端特色名牌发展之路,引导农民树立质量市场意识
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的关键标志。明村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源起于1993年,其发展过程经历了设施农业初步形成、品牌农业飞跃式发展和产业化、信息化农业的提升三个阶段。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该镇始终把农业标准化生产、创建农产品品牌工作和农业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 “牛鼻子”,初步走出了一条高端特色名牌农业发展之路。
为确保西瓜、樱桃番茄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村镇建立了一套安全生产管理档案,依托“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既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分散供应的小生产方式与大市场集中需求之间的矛盾,又引导农户树立了质量市场意识,为实施标准化生产、创建高端名牌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良好的生态是明村的美丽之源,更是明村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创设于2006年的青岛明村西瓜节,已连续举办九届,节庆农业逐步扩大了明村西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农民年均增收20%至30%。明村镇发展高端特色名牌农业的经验做法,经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信息化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该镇依靠科技兴农,促进现代农业不断提质增效。
积极引进培育名特优新品种。通过与山东农科院、青岛农科所合作,引进了抗病苏蜜、京欣一号、小兰等西瓜新品种,西瓜品种发展到30多个,该镇有重达90斤的西瓜,也有全国最小的“拇指”西瓜。同时,注重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近年来,全镇推广的包括设施西瓜高产绿色栽培集成技术、节水灌溉及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多达15项,大幅度提高了西瓜的品质和产量。西瓜定蔓定向整枝宽行密植技术被专家称为设施西瓜栽培的一次技术革命,使西瓜增产30%左右,每亩增加经济效益2000元以上。
在信息化、网络化、科技化时代的推动下,高效环保的智慧管理机制越来越受到果蔬种植等行业的高度重视。明村镇因势利导,积极引进高端农产品,依托黄埠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和蓝莓园区,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对准了智慧农业,不断加快“12316”3G科技服务平台的构建,推广“二维码”应用,引入物联网技术,采用先进的数控视频技术,进一步规范农业管理,为快速、准确追踪溯源提供坚实基础。正在建设中的现代化育苗工厂、北纬38°现代农副产品展示大棚—智能温室是该镇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占据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标杆。
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建立产业化经营模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模式,生产效率低下,不适应市场化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明村镇党委、政府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走产业化道路,推动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明村镇坚持在龙头企业参与带动下,走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通过引进、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运作管理规范,社会效益较好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现代产业园、种植大户等,大力实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目前,全镇家庭农场发展到1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141个,土地流转面积2万多亩,注册商标12个,其中“大黄埠”牌西瓜和樱桃西红柿先后双双通过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登记和国家有机食品认证。
明村镇域内,新石器古文化遗址—韩村遗址彰显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以胶河战役而闻名遐迩的三合山,成为红色旅游名胜。依托三合山综合旅游开发,该镇正探索将农业观光、休闲采摘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