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至今,淮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承担了省辣椒、黄瓜等200多个蔬菜新品种的区域试验,先后引进、示范国内外新品种100多个,通过反复试验筛选出适合淮安地区生长的新品种进行推广,为当地种植户提供蔬菜种植新技术。
“三夏”大忙之际,涟水县石湖镇兴淮农场主郑建春与往年相比,少了份繁忙,多了份从容,预订的200亩地70万株朝天椒苗源源不断送达到位让他喜上眉稍,“既能保证先进品种,又免除了育苗的烦恼,犹如给我吃了颗‘定心丸’。”
给郑建春送去“定心丸”的正是我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早在两个月前,郑建春依据承包地上农作物换季需求以及市场行情,决定夏季换种大面积朝天椒,打听到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可根据订单户育苗,他随即与该所签订了200亩地朝天椒苗的供苗合同。这不,随着眼下麦子陆续收割,椒苗“随叫随到”。
“以往,农民普通大棚育苗从播种、出芽到成苗,一般要一个月,而智能温室工厂化育苗将时间缩减到15天,不但提高了秧苗质量、降低了育苗成本,而且提早了蔬菜上市时间,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种植农户的经济收益。”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崔丽娟介绍道,该所1800平方米的四连栋智能玻璃温室,采用先进的地源热泵加温技术和农业物联网系统,自动调控温室因子,提高了幼苗质量。根据种植户的需求,订单式服务,一年四季为全市蔬菜种植户提供优质秧苗,目前年育苗能力达4000万株以上,可为淮安及周边地区提供4万亩蔬菜秧苗。
2011年至今,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承担了省辣椒、黄瓜等200多个蔬菜新品种的区域试验,先后引进、示范国内外新品种100多个,通过反复试验筛选出适合淮安地区生长的新品种进行推广。同时,为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该所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四新”技术推广。兴淮农场200亩新品品种朝天辣“订单供应”正是该所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生动诠释。
为了直接将新品种、新肥料、新资材送到田头,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购买箱式货车、研究订制秧苗运输架等,今年该所已推广辣椒、豇豆、番茄、黄瓜、西葫芦等蔬菜新品种2.5万亩,推广滴灌带应用面积1.1万亩、有机基质应用面积2万亩。该所还通过农民培训、专家热线、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广新技术,去年该所培训农户6000多人次,在淮阴区码头镇、清浦区盐河镇、武墩镇、黄码乡技术扶持了600多户蔬菜种植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