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银川市围绕工业“一强四优五新”、农业“两强四优四新”、服务业“一个中心三个目的”开展招商工作,逐步提高了招商引资门槛,变大上项目为上大项目,变招商为选商,先后引进了中外500强企业48家,大项目带来大投资,大投资促进大发展。银川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
招商要招好项目
“十二五”期间,银川的基本思路是鼓励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轻工、纺织以及一些能耗低、产出高的行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及风电装备制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与设备制造、沼气发电机组制造、现代生物技术制药、民族药物生产、清真穆斯林用品生产制造等。限批发电煤耗高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湿冷发电机组、发电煤耗高于305克标准煤/千瓦时的空冷发电机组、天然气为原料的采用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的合成氨生产项目;拒绝引进、新建硅铁、电石、碳化硅、镁冶炼项目;不再审批新建生产能力5万吨/年、改扩建单系列生产能力2万吨/年及以下以及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达不到行业准入条件要求的再生铅及存在职业健康威胁因素的有色金属冶炼项目。
选商助推产业升级
据银川市经合局初步统计,2004年,银川市GDP为250.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71.74亿元,当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仅为32.31亿元,占当年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是12%和18%。而2013年银川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12.61亿元,占当年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分别达到33%和34.9%。2004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6:49.6:38.4,到2013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9:37:54,三次产业结构明显趋于合理。
10年来,银川市共引进农业项目312个,实际到位资金96.35亿元;工业项目620个,实际到位资金918.59亿元;第三产业项目500个,实际到位资金1447.45亿元。通过招商引资,第一产业项目从传统的种养殖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项目从重工业向轻工业、传统工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第三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优化了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了城市品质和综合竞争力,为银川不断跨越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充实完善项目库
2014年,银川市将围绕稳定一产、优化二产、提升三产的工作思路,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力争达到480亿元。力争全市新签订合作投资项目80个以上,协议资金800亿元以上,力争全市招商引资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亿元~10亿元项目20个;引进500强企业项目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