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理论前沿 > 论文在线 >
“菜篮子”保险,咋让市场更平稳——来自北上广三大城市"菜篮子
添加时间:2013-12-27 13:35    来源:未知点击:

  2. 稳价格
  避免价格剧烈波动,养猪种菜不用担心亏本
  为避免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现象,北京、上海等地试行农产品价格保险。
  “不要求挣大钱,只求价格平稳。”养了20多年猪的曹学义,坦言和疫病比起来,更害怕忽高忽低的猪价。“2004年、2005年的时候,猪价高涨,养猪的人特别多,结果2006年跌到低谷,大家都赔怕了,周边好多养殖户都不敢养猪了。”
  今年5月,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生猪价格保险指数。安华保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李建忠介绍说,这一险种以国家发改委每周公布的“猪粮比”为参照, 当全年平均的“猪粮比”低于6∶1时,平均值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养殖户获得的单头猪赔偿金额就增加2元,1200元封顶。每头猪的保费为12元,养殖户只 需承担20%,即2.4元/头。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实际上是为养殖户确立了一个最低收益水平,使养殖户即使在价格过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一定的收入水平,从而保持市场供应量相对平稳,避免价格剧烈波动。”北京市农委的刘容江处长说。
  与北京市的试点不同,上海市2011年就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冬淡”和“夏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
  36岁的张陈文在上海青浦区种菜已有10年了。“参加蔬菜价格保险最大的好处就是心里有底,不用一天到晚考虑菜价,种菜再也不用担心亏本了。” 张陈文说,今年“夏淡”期间,公司种植的当季小青菜、杭白菜投保2500亩次,保费自己出20%,共支出保费4万余元。由于当时的价格低于基准价,他从上 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获赔9万多元。算下来,有效地弥补了菜价下跌带来的部分损失。
  几年的实践,上海市不断完善蔬菜价格保险内容,实行保菜农基本收益、稳定种植面积、市级财政给予50%保费补贴等做法。淡季时确保了市场蔬菜的供应,并保持了绿叶菜价格的基本稳定,近几年上海菜价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涨跌幅度最小。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农业保险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扩展金融服务链条都发挥了一定作用。“能成为广州市第一批水产养殖保险的试点,和我们建立 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投入物、种苗、养殖状况等有详细记录密切相关。”张冀说,上了保险后贷款也变容易了,去年底他就以保单作抵押,从东莞银行贷了 一笔钱扩大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