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时事要闻 >
花生连里的劳模高凡凡
添加时间:2013-08-05 13:14    来源:点击:

  今年,兵团劳模高凡凡将自己的6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花生,目前,花生正大量开花,长势喜人。
    
  高凡凡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五O团十一连的一名职工,今年她积极响应连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第一次种花生,高凡凡没有犯犹豫也没有担忧,主动学习花生种植的相关知识。
    
  十一连作为团场今年的花生连队,连长郑凯第一次管理着大面积的花生地块,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而经常与承包户探讨花生的田间管理,让郑连长也从中受益。
    
  郑凯向我们介绍了与高凡凡交谈时得到的管理建议,“气温太低了,花生出现烂种的现象,她发现以后她就给我建议,连长这个要中耕。哎,当时我就接纳了她的这个意见,要求全连的花生地都要中耕,效果挺不错,烂种的地块最后出苗率基本上都在80%以上,这也是与高凡凡与我提的这个建议分不开的。”
    
  充满笑意的眼睛,说起话来稍带腼腆,有着典型“甘肃妹子”形象,是兵团劳模高凡凡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高凡凡,今年44岁,从当年一名普通打工妹转变成如今的模范典型,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993年,为追随刚结婚不久的丈夫,高凡凡义无反顾地来到了新疆兵团。20年前的艰辛,高凡凡两口子和甘肃老乡记忆犹新。
    
  十一连居民魏三来回忆道,“高凡凡来的时候(生活)也紧张的很,住的是哪个烂窑洞,连队给他折的是92块钱,搬进去啥都没有。”
    
  高凡凡的丈夫魏招祥说:“等于是破烂窑洞,门也没有,窗户也没有,拿一个胡杨干架在那个门上。”
    
  条件艰苦,生活窘迫,让刚来连队的高凡凡感到后悔;高中毕业的她原本能在老家找个比较好的工作,但踏实能干的高凡凡还是看到了兵团带给她的希望。
    
  高凡凡承认:“刚来的时候看着条件说实话就有点后悔,第二年就每天带个娃娃,娃娃还不到一岁,每天就背到地里开始干活。
    
  魏招祥对媳妇带娃娃干活的经历记得很清楚,“特别是有一次,我在外面去干活,她一个人在这呢,拾了棉花以后拉架子车,娃娃在架子车上用绳子绑着,她又怕娃娃摔下来,走一走又看一看害怕娃娃摔下来。”
    
  但高凡凡却在苦中看到了希望,“那一年每天背个娃娃还挣了点钱,我觉得心里挺有滋味的,虽然有点苦,但是自己有点收入,看到光明了。”
    
  那一年棉花地获得了不错的产量,也有了一些收入,这让高凡凡看到了希望,有了承包土地的想法。1997年,高凡凡毅然承包了一块无人问津的重粘土地,大家都劝高凡凡放弃,可高凡凡坚信只要依靠科学技术就一定能解决问题。第一个上滴灌、第一个上宽膜,每年冬季,高凡凡和丈夫往地里拉沙运肥,改变了粘土土质,没几年,高凡凡的60亩地便改良成功。现在,高凡凡的60亩地每年都代表团、连参加上级生产检查观摩。
    
  十一连职工白桂花介绍说,“她的地被连队评为精品条田,我就很羡慕。有一次我们到她的地里去看看有什么好的,看了真的不一样,回来我们也学人家,把草尽量锄干净,把双株一遍一遍的打,跟着高凡凡一步一步学,产量还是逐步有所上升。”
    
  与其说高凡凡能干,倒不如说她会干。为减少成本,高凡凡坚持少用农药治虫,采用摆放性诱笼、杨枝把、频振灯等生物防治措施。在生物防治上,高凡凡还曾做出令人钦佩的举动,从玉米地里抓七星瓢虫放到蚜虫虫情较重的棉花上,不仅防住了蚜虫,还省下了农药和机力费。为了强化土地肥力,高凡凡一改连年种植棉花的惯例,2012年主动要求种植小麦,60多亩地全种上了麦子,单产达到530公斤,效益远远高于棉花。
    
  高凡凡并不安于承包土地的现状,她和老伴自筹资金与连队职工朱明江共同承包了一个泵房,增加收入。在多元增收上,高凡凡利用2.5亩自用地发展养殖业,初见成效的她并不满足。2012年,她又自筹资金购买了27只小尾寒羊和胡羊,新建了羊圈和栏舍,准备将养羊业发展壮大。
    
  对养羊业的发展,高凡凡信心十足,“以前养十来只,到开春就卖掉,留上十来只,一年挣上个一万多块钱。这两年羊价可以,这么大的小羊羔都七八百块钱,大羊都一千多到两千块钱。”
    
  梅花香自苦寒来。高凡凡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富裕生活,以榜样的力量引导着女职工积极承包土地,更可贵的是,她用她的朴实和热情关怀关爱着连队职工群众,说起高凡凡,大伙儿都她说是个大好人。
    
  十一连承包户赵贵山还清晰地记得,“像在08年我们的薄膜让大风吹起来了,高凡凡是第一个拿着铁锹到我们地里来的,帮助我们盖薄膜。在高凡凡的带动下,很多职工都来帮助我们盖薄膜,当天下午薄膜就全部盖上了,那一年棉花的产量也没受到什么损失。她真是一个好人。”
    
  十一连指导员杜虎介绍道,“04年被国家评为“三学三比女能手”,当时发了2000元奖金,奖金他也没有拿回家,用来给连队购买座椅。赵泽的媳妇身体一直不太好,家里情况不是很好,小孩上学学费比较困难,高凡凡听到这个事情以后,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存款取出来交给赵泽,当时大概取了2000元吧,让他们家孩子及时去报到。
    
  十一连连长郑凯是这样总结劳模高凡凡的,“虽然她身上有兵团劳模的光环,但是在群众当中从来没有这种光环的架子,而且帮助人、助人为乐的这种精神一如既往。”
    
  十多年来,高凡凡书写了一首自强不息的青春之歌,她也一直恪守着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高凡凡说,“作为一名党员,在种好自己地的同时,把自己的畜牧业发展起来,这样才能帮助我身边的困难职工,如果我们党支部有什么需要我的时候,我第一个冲上去,全心全意地为我身边的党支部和同志服务。”
    
  靠着实干精神,高凡凡在团场广袤的田野上踩出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2004年被兵团授予“劳动模范”;2005年被自治区授予“三学三比”女能手;2006年被师市授予“三学三比女能手”、“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2007年被兵团授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 2008年被授予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2009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