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综合资讯 > 时事要闻 >
江苏无锡甘露青鱼喜迎丰收八千斤青鱼起网丰收渔民捕鱼忙
添加时间:2013-01-18 11:17    来源:点击:


  上月中下旬开始,江苏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进入青鱼捕捞的最佳季节。昨日,记者来到甘露圩厍村青鱼养殖基地,跟随渔民体验青鱼捕捞的苦与乐。
    
  “小张,我们先过去吧。”中午12时多,61岁的渔民马师傅提着两个暖水瓶向鱼塘方向走去,记者紧随其后。“捞鱼要暖水瓶做啥?”“一会儿要在水下待很久,得给过来帮忙的渔民弄点热水,暖暖身子。”
    
  走在田间小路上,不苟言笑的老马向记者讲述着30年来和鱼相伴的日子。“1983年就养鱼了,那时只有两三亩的池塘。1993年开始养起了青鱼,现在大小鱼塘加在一起差不多二十亩了。”养青鱼有风险吗?“青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每天要观察鱼情。到了夏季又很容易缺氧,一旦有鱼冒出水面就要启用人工增氧棒,氧气充足后还要及时关掉,有时整夜都睡不着觉。”老马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因为自己的疏忽,发现鱼塘缺氧时鱼已经翻白眼了,“损失的鱼有1000斤。” 记者和马师傅走到鱼塘时,前来帮忙的渔民们也陆续到了。12时30分,青鱼捕捞正式开始。十几名渔民站到鱼塘两岸,缓缓地从水里向同一个方向拉网,水下的几个渔民不时和岸上拉网的人相互应和着。“水下的人和岸上的人可要配合好,这活一般人干不了。”岸边一位渔民对记者说。“上来了,上来了,快看,好多鱼跳出去了,看这架势,今年的鱼应该不少。”半小时后,两岸的拉网人渐渐靠拢,大网聚集成小网,满网的青鱼开始翻腾出水面,岸上围观的人兴奋起来。渔民们迅速将第一轮捕捞的青鱼赶进准备好的网兜中,开始了第二轮的查缺补漏。
    
  13时30分,青鱼的围捕工作结束,按大小归类分拣是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记者跟着渔民体验了这一流程的辛苦。在全副武装后,记者下到了齐腰的水塘里,冰冷,打哆嗦,是下水后的反应,而看似容易的分拣也有技巧。看着渔民们轻松地将青鱼抓起后迅速扔进鱼篓,记者模仿着渔民的动作,但活蹦乱跳的青鱼一次次从手中滑过。“不能用力,一只手轻轻抓住鱼尾巴,一只手从下面拖住鱼身,青鱼就乖乖地抱在怀里了。”渔民吴师傅告诉记者。十条青鱼装进一个小篓中,一百余斤重,两人一组挑上岸,计数,丢进小池塘中等待出售。“年轻人还赶不上我们老头子,我们可是要弄几个来回呢。”记者使出全身力气,和60岁的戴师傅将一篓鱼挑上岸时已是气喘吁吁,戴师傅转身工夫又下到了水中。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青鱼产量比去年多了不少,有800多条,按每条10斤来算,足有8000斤。”马师傅估算着,露出了满脸的笑容。
    
  无锡一直保持着过年吃青鱼的习俗,甘露青鱼又是无锡的一大特产。“不过养鱼的人却在逐年减少。”渔民周师傅告诉记者,今年的鱼塘比去年又少了很多,现在村里的养鱼人有一半是60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怕苦啊。我养了这么多年鱼,大儿子从来没去鱼塘里看过,找不到接班人。等实在养不动了就只能将鱼塘填平了。”看着丰收的青鱼,周师傅笑了笑,又叹了口气。(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