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积极推广生态型养殖模式。从2004年到2009年,连续6年对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扶持,共扶持42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沼气池、动物防疫消毒设施、病死畜禽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设施、饲料及饮水等标准化设施,推行“猪(禽)—沼—果(林)”生态型零排放养殖模式,有效解决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
二是科学规划畜牧业产业布局。编制厦门市畜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着手对畜禽养殖业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三是建设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2007年投入专项资金,在182个较大规模畜禽养殖场和10个试点行政村建设统一规范的病死动物化尸井,有效解决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同时,在东部固废中心建设1座动物无害化处理场,预计建成后日可处理30吨。
四是推动动物无害化处理立法进程。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了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立法调研工作,并完成了《厦门市动物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立法调研报告,上报法制机构争取早日纳入立法议程。